钢厂
CN202110879636.8一种高强度碳化硅钢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碳化硅钢球,所述高强度碳化硅钢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化硅20‑30份、铬1‑2份、氮化硼3‑5份、铁10‑20份、钼2‑3份、锰钢30‑40份、镍5‑8份、钛6‑8份、磷2‑3份、硫2‑3份;一种高强度碳化硅钢球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熔融;S2、模锻成球;S3、打磨;S4、二次加热;S5、高温淬火;S6、机油回火;S7、检测成品。本发明制备的高强度碳化硅钢球具有抗折强度高、洛氏硬度高及抗压强度高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并且使用寿命长,运转精确度高,并且其工艺简单,生产耗能低,无“三废”产生,环保性高。
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与工艺的研发进展及趋势
采用节能、环保、经济型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来制造高磁感取向硅钢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大取向硅钢生产厂的研发热点。总结了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与研究机构采用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开发及应用情况,概括了传统流程实现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的方法。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与双辊薄带连铸等短流程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发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与工艺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Utilizing energy-efficient,environmentally friendly,economic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echnologies to manufacture high magnetic induction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 work.Based on using low-temperature slab reheat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high magnetic induction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at both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ll over the world,the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was thoroughly generalized;the implementation...
CN202111389801.8一种硅钢级氧化镁制备方法、硅钢级氧化镁保护膜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钢级氧化镁制备方法、硅钢级氧化镁保护膜,涉及氧化镁制备技术领域。将得到的粗氧化镁产品进行净化处理;将净化处理后的粗氧化镁产品与金属镁碳还原剂,在真空状态下,利用真空碳热还原技术进行金属镁的置换,制得金属镁;金属镁碳还原剂与粗氧化镁产品的质量比为(1~1.5):1;制得的金属镁在纯氧下制得氧化镁;将制得氧化镁根据实际需求获得不同粒径硅钢级氧化镁颗粒。本发明产品各项指标优于企业标准的硅钢级氧化镁。而且不会受原料中含有的钙等杂质的影响,产品纯度很容易达标,同时,还存在能耗较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解决了业在降低能耗方面的突破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CN202110656603.7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转子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永磁电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硅钢定子结构及与其配套的转子结构及永磁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定子,由多个第一硅钢片叠压构成;多个线圈绕组,均匀设置在定子的内壁上;第一硅钢片包括:多个连接块与多个连接臂,连接块与连接臂交替排列构成硅钢环片,连接块采用无取向硅钢且与两侧的连接臂通过拼合结构连接,连接臂采用取向硅钢;多个定子齿,呈放射状均匀设置在硅钢环片的内侧,定子齿与连接块也通过拼合结构连接,定子齿采用取向硅钢;本发明通过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混合组成的定子,能够有效提导磁性能;本发明能够稳定提升定子上的磁性能,增加电机的输出能力,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CN202110876533.6高效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工业连续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无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工业连续化生产方法,其包括异步轧制、脱脂、热处理、急速冷却、涂绝缘层、烘干烧结、卷取收集各工序;其中,异步轧制中的异步比为1:1.05~1:1.24;脱脂、热处理、急速冷却、涂绝缘层、烘干烧结、卷取收集工序为连续化生产工艺;热处理工序中,第一步为预热,预热温度为500℃~720℃,预热时间20秒~125秒;第二步为相变热处理,相变热处理温度为840℃~940℃,相变热处理时间100秒~600秒;急速冷却工序中,30秒内将钢带温度降温至350℃以下。优点在于: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无取向硅钢极薄带,有效提高产能,生产的无取向硅钢极薄带具备高磁感、低铁损等磁性能。
CN202110734844.9一种硅钢片铁芯用自动叠装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钢片铁芯用自动叠装系统,托板、上料单元、精定位单元、叠装单元、抓取单元,所述上料单元有一个,位于中部位置,所述精定位单元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上料单元的两侧,所述叠装单元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精定位单元的两侧,从而使得整个自动叠装系统由中间向两侧方向均依次为上料单元、精定位单元、叠装单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上料单元、精定位单元、叠装单元的数量及排布位置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由中间向两侧供料的方式,使得两侧的上料顺序均独立运行,不存在相互干涉的风险,确保单侧的上料顺序的顺利进行,相对应的也就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程度,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CN202122238301.6一种硅钢片用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钢片用叠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顶面上沿轴向并排设有定位块和可远离或者靠近定位块的抵紧块,定位块的水平截面呈L状,且其与定位块之间形成叠压区,叠压区的上方水平设有可竖直移动的传动板,传动板上竖向滑动穿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杆,导杆的两端均伸出传动板,且顶端设有限位块,底端共同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压板,导杆上套设有位于压板和传动板之间的弹簧,机架上还设有与传动板和抵紧块均相连的可编程控制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何能高效且保质地对硅钢片进行叠压的技术问题,具有工人劳动强度低、叠压效率高且叠压质量好等优点。
高Si电工钢铁芯的MA-SPS制备工艺和磁性能研究
以一种新的Fe-Si合金制备工艺为出发点,研究了不同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工艺(SPS)和Si含量变化对Fe-Si合金材料显微组织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 000℃时制备的Fe-6.5%Si合金(质量分数,下同)的综合磁性能较好,其在50Hz下的铁损为0.549W/kg,最大磁感应强度为0.124 3T,矫顽力245.6 A/m,磁导率0.338mH/m。另外,材料的最大磁感应强度随Si含量的增加显著增长,1 000Hz下,Fe-10.0%Si的最大磁感应强度可达到Fe-6.5%Si合金的5倍左右。 The effects of Si content and SPS technology on micro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Si alloy material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It shows that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the best when the content of Si is 6.5wt% and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s 1 000℃,the iron loss is 0.549W / kg in 50Hz,maximum magnetic induction is 0.124 3T,coercive force is 245.6A / m and permeability is 0.338mH / m。And,the maximum magnetic induc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i.The maximum magneti...
CN202110176053.9一种常化后免酸洗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常化后免酸洗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路线为:冶炼→连铸→热轧→常化退火→拉伸矫直→抛丸→冷轧→脱碳退火→渗氮→涂MgO→高温退火→热拉伸平整及涂绝缘膜;本发明在常化退火后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且效率高、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与常规工艺相比,省去了酸洗及后续废酸处理工作,排除了酸雾对环境的污染,消除了取向硅钢带因酸洗而产生的潜在缺陷,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CN202023342355.9一种硅钢片铁芯叠片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硅钢片铁芯叠片机构,包括送料装置和叠片装置,送料装置包括有磁性传送带、送料件和第一定位杆,磁性传送带用于将已剪切的硅钢片传送至送料件,送料件安装于磁性传送带的下方,并且可沿磁性传送带的正交方向平行伸出,第一定位杆安装于送料件上,用于定位硅钢片,叠片装置设置于送料件的伸出的一方,包括有叠放台、第二定位杆和机械手,叠放台用于叠放硅钢片,第二定位杆用于定位硅钢片,机械手用于将送料件的硅钢片搬运至叠放台上,机械手包括有转动臂和取料单元,取料单元安装于转动臂的端部,包括有电永磁铁,电永磁铁用于吸取硅钢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铁芯叠片机构,可有效提高叠片速度,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CN202111176370.7高磁感低铁损硅钢极薄带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磁感低铁损硅钢极薄带的生产方法,包括:对硅钢极薄带进行清洗,并对清洗后的所述硅钢极薄带进行烘干;对烘干后的硅钢极薄带进行涂覆隔离层;将涂覆有所述隔离层的硅钢极薄带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其中,高温退火过程包括:快速升温至300~600℃,慢速升温至800~1300℃,并在预设温度时进行保温,保温至预设时间后进行冷却,冷却至50~300℃;对退火处理后的硅钢极薄带进行表面清洗、干燥以及涂覆绝缘层;将涂敷绝缘涂层的硅钢极薄带进行烘干烧结处理,并卷取成品。利用本发明,解决目前硅钢极薄带在连续退火涂层工艺存中存在张力不易控制,而导致硅钢带材的板形变差且极易发生断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