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
CN202111239882.3一种适宜缠绕式加工的低铁损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缠绕式加工的低铁损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硅钢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无取向硅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Si:1.5~2.5%,Mn:0.15~1.0%、Als:0.5~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工艺步骤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真空处理、连铸;加热热轧;常化处理;冷轧、退火;保温、冷却;涂覆绝缘层。本发明通过对无取向硅钢的组分及其配比,结合工艺操作进行优化,能够生产得到电磁性能及延伸率均优异的无取向硅钢,从而能够有效满足电工钢缠绕式加工及使用需求,且其制造工序流程短、成本相对较低。
CN202110494444.5一种物理喷砂方式制备取向硅钢薄带无底层原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喷砂方式制备取向硅钢薄带无底层原料的方法,步骤包括:S1、坯料预处理;S2、涂覆隔离剂,后进行高温退火;S3、拉伸热平整;S4、表面喷砂处理,去除底层;S5、去应力退火;本发明优点在于,采用喷砂的物理办法制备取向硅钢薄带无底层原料,代替了传统的用酸去除取向硅钢涂层或硅酸镁底层,结合退火去应力,显著改善了加工质量,使整个加工过程更加环保,也有利于控制成本。
低温板坯加热取向3%硅钢热轧板的研究
研究的两种取向硅钢(%:No1-0.042C、3.16Si、0.009Al、0.07Mn、0.50Cu、0.015S、0.0084N和No2-0.040C、3.20Si、0.014Al、0.22Mn、0.49Cu、0.016S、0.008 2N)由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成(mm)350×120×35板坯,经1 250℃30 min加热,开轧温度1 100℃,5道次热轧成2.3 mm板,终轧温度950~1 000℃。实验结果表明,两热轧板沿板厚方向存在组织和织构的不均匀性,热轧板次表层为再结晶组织,有较强的Goss织构组分;中心层为形变组织,具有典型的形变织构。含0.22%Mn的No2钢次表层{110}〈001〉织构组分比含0.07%Mn的No1钢弱,中心层{001}〈110〉织构组分大大强于0.07%Mn No1钢,导致两者磁性能差异,0.22%Mn No2钢磁感应强度(B800)和铁损(P1.7/50)分别为1.87 T和1.24 W/kg,0.07%Mn No1钢分别为1.88 T和1.18 W/kg。 Studied both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s(%:No1- 0.042C,3.16Si,0.009Al,0.07Mn,0.50Cu, 0.015S,0.0084N and No2-0.040C,3.20Si,0.014Al,0.22Mn,0.49Cu,0.016S,0.0082N) are melted by a 50 kg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forged to(mm) 350×120×35 slab,heated at 1 250℃for 30 min,with beginning rolling temperature 1 100℃hot-rolled to 2.3 mm plate by 5 passes,finishing-rolled at 950~1000℃.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along thickness of both hot-rolled plates are inhomogeneous:the subsurface ...
CN202120300684.2一种用于硅钢片叠装的工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硅钢片叠装的工装,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多个水平限位柱和多个竖直限位柱;各个水平限位柱之间的缝隙的尺寸等于其对应放置的硅钢片的宽度,各个竖直限位柱与安装底座的底边之间的距离等于其对应放置的硅钢片的总长度;所述各个竖直限位柱设置在各个水平限位柱之间的缝隙所正对的位置;采用多个水平限位柱和多个竖直限位柱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对硅钢片进行定位;使用此工装叠装出来的成品,长短一致,侧面相当整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CN202080097503.9带绝缘被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和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被膜的密合性和被膜张力优异的带绝缘被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是在方向性电磁钢板的表面具有以镁橄榄石为主体的基底被膜且在上述基底被膜的表面形成以硅磷酸盐玻璃为主成分的绝缘被膜而成的带绝缘被膜的方向性电磁钢板,通过使上述基底被膜和绝缘被膜中的Sr、Ca、Ba为特定的浓度梯度,从而使上述绝缘被膜的密合性和被膜张力提高。
本钢高硬度无取向电工钢50BW600的研发
目前随着电工钢用户冲压设备的升级,冲压速度逐步提高,对电工钢产品的硬度和强度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普通硬度级别的无取向硅钢相比,高硬度50BW600的Hv硬度提高15~20,达到125以上,同时对电磁性能指标也有较高要求。本钢通过化学成份和热轧及冷轧连退生产工艺的设计,经过小批量生产试验,满足用户要求。通过对工艺的严格控制,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保证了产品的力学性能和电磁性的检验合格率。 Currently with upgrading of stamping equipment of silicon steel user, gradually increasing of stamping speed, propose higher demand for hardness and strength of silicon steel.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50BW600, high hardness 50BW600 have higher hardness, reach greater than 125Hv. Through desig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with hot mill and annealing, production test of small quantities, stamping performance meet user request.
CN202110443291.1一种改善硅钢边缘裂边的工艺
本发明是改善硅钢边缘裂边的工艺,包括:S1:对普通取向硅钢卷进行放卷、活套、清洗、加热、冷却;S2:对硅钢进行收卷,收卷张力系数为3‑9kg/mm2;S3:对硅钢卷用收紧带收紧打包,打包带张力为3‑8kg;S4:罩式炉进行炉底板检测,炉底板不平度<2mm;S5:将收紧打包后的硅钢卷送入罩式炉内进行高温退火处理;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调整取向硅钢材料生产过程中对CA线收卷张力的控制、CA收紧带的使用与控制、罩式炉炉底板的平整度,实现1200mm以上宽度材料平均不良切边宽度≤45mm,边部裂边尺寸减少40%。有效提高了加工材料成材率,提高了纵剪材料使用率,降低了吨钢成本,减少了纵剪生产停顿,提高了效率。
CN202111389801.8一种硅钢级氧化镁制备方法、硅钢级氧化镁保护膜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钢级氧化镁制备方法、硅钢级氧化镁保护膜,涉及氧化镁制备技术领域。将得到的粗氧化镁产品进行净化处理;将净化处理后的粗氧化镁产品与金属镁碳还原剂,在真空状态下,利用真空碳热还原技术进行金属镁的置换,制得金属镁;金属镁碳还原剂与粗氧化镁产品的质量比为(1~1.5):1;制得的金属镁在纯氧下制得氧化镁;将制得氧化镁根据实际需求获得不同粒径硅钢级氧化镁颗粒。本发明产品各项指标优于企业标准的硅钢级氧化镁。而且不会受原料中含有的钙等杂质的影响,产品纯度很容易达标,同时,还存在能耗较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解决了业在降低能耗方面的突破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CN202110318753.7一种硅钢环形炉内罩的内圆直径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钢环形炉内罩的内圆直径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该内圆直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点地面上的水平工作台,设置在所述水平工作台上的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工作台上的扫描机构,以及与所述扫描机构通信互联的检测处理机构。该内圆直径自动检测装置是非接触式设备,不受内罩温度的限制,使用方便灵活,设备可靠性好,安全性高,对环境无污染,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校圆机的使用频次,而且大大增强了炉子的安全可靠性。
CN202120662610.3一种硅钢片胶带缠绕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钢片胶带缠绕机,包括底座、动力单元、夹紧装置和胶带缠绕装置。其中,夹紧装置设于底座上,被配置为适于夹紧硅钢片组。进一步,夹紧装置上设置有周向滑槽,周向滑槽沿硅钢片组的外周设置,胶带缠绕装置与动力单元连接,并可滑动地连接于周向滑槽内。动力单元工作能够带动胶带缠绕装置沿周向滑槽移动,以将胶带缠绕于硅钢片组的外周,完成硅钢片组的定型封装。胶带缠绕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实现了硅钢片组的自动封装,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封装,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硅钢片的封装效率。
奥氏体化温度对高碳含硅钢等温转变的影响
采用XRD物相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及TEM精细组织分析研究了奥氏体组织结构状态对Fe-0.88C-1.35Si-1.03Cr-0.43Mn钢中温等温相变鼻温和孕育期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240℃等温20 min试样的组织结构特征。试验发现,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中温等温开始转变的鼻温移向更低温度并且相变孕育期缩短;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同为240℃等温20 min处理,虽然均形成由贝氏体铁素体亚条平行排列构成的束状贝氏体组织,但贝氏体组织的精细结构状态不同,突出的差别在于对应低温奥氏体化贝氏体亚条端部边界具有凸起结构,而对应高温奥氏体化贝氏体亚条端部边界较为平齐且呈现楔形结构。不能简单地以马氏体切变机制认识试验钢中贝氏体组织的形成。 The influence of austenitiz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the bain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 behaviour in high-carbon silicon steel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240 ℃, 20 min)products were also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nose temperature of bainite transformation and incubation perio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ustenitiz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