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钱塘江畔。以“A你好绿色·i中国硅钢”为主题的第16届中国电工钢学术年会暨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委员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和宝钢股份联合主办,上海市金属学会和武钢有限协办。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秘书长,电工钢分会主任委员、宝钢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宝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会汇聚了来自电工钢生产企业、剪切加工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下游代表用户等96家单位的近200名专家代表,重点聚焦电工钢材料在新能源、电力装备、高效电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绿色发展,深入探讨电工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多维度的思想碰撞,把握行业前沿动态,凝聚行业发展共识,共同探索电工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案。
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宝武首席科学家、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技术总监李国保致欢迎词。他指出,电工钢作为电力工业、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工钢在大型水利工程、特高压电网工程、新能源战略、高效节能电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宝钢投产40周年之际,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宝钢人深知宝钢的发展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硅钢的创新更需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宝钢硅钢将坚持规划引领,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差异化产品、国际化布局、低碳化技术三大路径,与上下游供应链及兄弟钢厂协同共进,打造紧密、牢固、合作共赢的钢铁生态圈。
王新江代表中国金属学会对年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电工钢是金属学会中最活跃的品种之一,我国电工钢产业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不仅规模领先,产品结构也持续优化,近两年宝钢等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要求电工钢分会要进一步服务好会员单位和电工钢行业,组织技术培训,培养优秀人才,制定团体标准,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转化和推广,加快推进电工钢领域颠覆性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电工钢分会秘书长吴树建向大会汇报了秘书处近期工作情况和对行业发展的思考。报告指出,中国硅钢行业正经历从粗放增长到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面对竞争态势加剧、贸易摩擦增多、用户需求变化的市场环境,近两年秘书处立足服务本职,搭建交流平台,编制《中国电工钢产业发展报告》、积极应对反倾销日落复审,为行业发展营造更好产业环境。下一步,秘书处将强化委员单位走访、推进产业链的标准建设,策划海外市场协同拓展,更好发挥行业平台作用。
本届年会共举办14场高水平学术报告,横向覆盖制造企业技术质量进步,纵向贯通机理研究、下游应用与产业投资。中国电科院马光、哈电集团霍岩、哈尔滨理工大学蔡蔚等专家分别就能效变压器、水电硅钢、新能源汽车电机等议题作报告,体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太钢、首钢、沙钢、威丰和宝钢的专家先后分享了电工钢最新生产技术成果。
武钢有限硅钢部部长闫乃忠、望变电气国际营销中心总经理杨耀和南通通达总经理杨祎洋三位行业代表发言,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硅钢企业的发展新动能,表达了产业链企业加强联动与协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增值服务的共同意愿。
刘宝军系统阐述了我国电工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强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健康为基石,全面支撑国家工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钢铁报国的使命担当,电工钢作为工业关键原材料,必须立足国家和民族高度思考发展定位。电工钢企业需将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材料支撑。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已难以为继,必须抓住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通过不断攻克电工钢产品和制造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跃升。针对当前行业痛点,他倡议,不恶性竞争、不侵犯知识产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龙头企业带头制定自律公约,确保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他呼吁电工钢企业要把重心放在为下游产业的支撑上,努力从材料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在国内支撑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外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品牌价值。电工钢分会将强化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收集企业诉求向国家部委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联合下游行业制定技术标准。他特别指出,只有下游变压器、电机等应用端产业不断升级,才能倒逼电工钢技术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本届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平台,更是硅钢产业升级的重要里程碑,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凝聚共识,助力中国硅钢在全球舞台展现更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