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棒挂载完毕,准备前往作业点上方。”9月14日上午,在黑龙江铁力市草塘沟,伴随着轰鸣声,一架吊载着间隔棒的载重无人机缓缓升起,飞向500千伏群兴Ⅰ线作业点。
当前是电网设备秋检的重要时期。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前谋划,针对今夏持续高负荷运行及极端天气给设备带来的隐患,开展秋季检修工作,全力保障客户冬季用电安全可靠。
群兴Ⅰ线是黑龙江东部电网与西部电网的重要联络线,起于500千伏群林变电站,止于500千伏兴福变电站,全长264千米,共有铁塔581基。该线路有61个重点区段位于平原区域,最大档距超过700米,在极端大风或冬季覆冰情况下易发生导线舞动,严重时可能引发短路。本次群兴Ⅰ线秋检自9月11日展开,除常规的消除缺陷作业外,检修人员还要在重点区段安装相间复合绝缘子和子导线间隔棒,以抑制导线舞动。
这些重点区段下方是水稻田和玉米地,正值秋收时节,若采用传统人力运输物资,不仅耗时费力,还要解决农作物保护的问题。对此,国网黑龙江电力采用载重无人机运输方案,实现检修物资点对点精准投送。
“这次检修,我们共投入6架载重无人机,单次吊装能力达85公斤。”国网黑龙江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负责人管波介绍,“通过无人机吊装,作业材料仅需5分钟即可被送至50米高空,作业效率提升60%以上。”
为确保作业安全有序,国网黑龙江电力组织所属超高压公司与送变电公司深入研究,提前制订“三措一案”,在无人机吊装方式、人机协同配合等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并针对载重无人机的空域管理、传递脱节等制订了应急预案。
14日11时许,在草塘沟作业现场,作业人员陈晶亮将提前准备好的绝缘绳一端固定于无人机本体,另一端系紧间隔棒,并确认捆绑平衡、重心稳定。随后,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定航线飞向作业点。“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保持飞行高度。”现场监护人叶丹松紧盯无人机飞行状态,不时提醒操作人员。“设备已到达,准备投放。”在地面指令调度下,重达数十公斤的间隔棒随着吊索缓缓下降。此时,导线上提前就位的作业人员高向南和张显鹤稳稳接住间隔棒,并迅速将间隔棒安装至预定位置。“应用无人机辅助安装相间间隔棒,单次作业时长由4~5个小时缩短至1~2个小时,地面配合人员也从5~6人减少至2人,效率大幅提升。”黑龙江送变电公司应急抢修中心负责人刘建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