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十四五”国网冀北电力发展成效·改革创新篇

2025年,冀北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较“十四五”初期实现近1.5倍的增长;2023年利润总额首破10亿元大关,2024年再创新高;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连续五年跻身国家电网公司A段行列……“十四五”期间,国网冀北电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发展成绩单。

从科技自立自强到人才机制焕新,从经营挖潜到管理增效,五年来,国网冀北电力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干部职工信心倍增,活力迸发。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不仅夯实了“两个标杆”的建设基础,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征程上,国网冀北电力自主创新步伐铿锵——两项技术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五批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新增主导立项三项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一项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系统内一家企业成功获评国家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十四五”以来,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跃升,随之而来的是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低惯量、过电压、宽频振荡等系列技术难题,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关键挑战。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领域和平台。”该公司科技部主任王珣说,冀北地区推进“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的资源禀赋突出,特高压、柔性输电、调相机、微电网等技术形态齐全,电网兼具送端和受端特性,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等新型能源利用和服务方式发展迅速,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产业不断壮大,“源、网、荷、储”各要素齐备,具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的独特优势。

依托张家口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与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该公司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行动》白皮书,以“十大工程”系统勾勒出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从电源友好、主网增强、配网升级、负荷响应、储能联动、调控提升、市场建设、数智赋能、气象服务、生态共赢十大方面,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地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全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张承地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构网型风光储主动支撑与汇集组网、张家口构网型三端柔直、新能源柔性低频交流输电等子工程落地,以实践创造价值,以示范引领发展。

“十四五”期间,该公司紧握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聚焦“双高”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建模仿真与运行控制等重点领域,创造了诸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激活了科技创新源头活水。该公司在服务北京冬奥会全绿电供应等重大任务中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级科技成果,其中,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标志着其在柔性交直流输电等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张家口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多元化应用与本地化消纳等方面实现突破,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冀北经验”。

今年前三季度,新型电力系统张承地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两项子工程开工建设,并成功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该公司启动建设的省级智算中心,发布人工智能52项智能体,在13个专业实现规模化应用,5项“电力看”应用荣获中国信息协会创新大赛奖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国网冀北电力深刻认识到,争创“两个标杆”,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而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坚实支撑,必须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十四五”期间,该公司立足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创性地建立了赴先进单位跟岗学习模式。“这段经历让我跳出技术视角,从国网冀北电力发展全局出发,理解人工智能如何为电网业务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认知层面的重要跃升。”完成跟岗学习后,国网冀北电科院数字化专责张天浴感慨道。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组织六批共210名优秀学员赴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跟岗学习,人才活力与实干热情充分激发。

为了打破人才成长的“独木桥”困境,让科研、管理、专业等各类人才都能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该公司持续深化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建立并完善了领导职务、专家人才、职员职级三条通道并行互通机制,形成了“各行其道又相互贯通”的新局面。

原国网冀北电科院电站锅炉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赵振宁于2018年转入职员职级通道,成为四级职员。回归科研一线后,他拥有了更多潜心研究的时间,牵头编制了IEEE标准《60万千瓦等级及以上锅炉的最佳运行实践》,并获得多项专利授权。2023年底,他转至专家人才通道,晋升为国网冀北电力高级专家。“职员更专注于研究,专家则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现在我希望带领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提升我国火电机组建设的整体水平。”赵振宁表示。

▲2024年3月20,赵振宁在职工创新工作室带领青年骨干进行研讨(李媛园摄)

为树立重实绩、重贡献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该公司逐步健全分类评价与考核激励体系,深化“三评”改革,破除“四唯”倾向,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多维度人才评价机制。同时探索多元化激励方式,在科研经费、人才激励等方面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国网冀北电科院优化激励机制,锚定中长期目标,促进科研人员通过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实现科技创新有成果、项目经营有收益;国网冀北风光储输公司打造多元化薪酬激励,设置科技创新专项激励,采用人员定向分配与重点工作单独核算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与人数脱钩的分配机制……一系列举措强化创新激励,鼓励科研人才竞相成长、各展其能。

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该公司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实施“项目负责人+技术总师+青年总师”的管理模式,让青年人才在实战中扛重担、强本领。持续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实施“七大工程”,构建“三大体系”,推动实施“冀星”新员工首年“1+1+1”培训培养、优秀班组长、专家人才登高等系列精品培训,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台铺路架梯,打造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专业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国家级人才11人次、省部(行业)级人才88人次、“五级三类”专家人才606人。今年以来,该公司参加11项国家电网公司及系统外上级竞赛,斩获14项团体奖,29项个人奖,国家电网公司赛考获奖队伍中频现冀北身影。

驭风踏浪,稳中求进。“十四五”期间,国网冀北电力不断整合内部优质资源,畅通痛点、堵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持续深化提质增效,在改革大局中行稳致远,不断开创经营发展新局面,交出了一系列亮眼答卷:2024年利润总额再创新高;连续14个月实现电费“1日发行”,保持国家电网系统最长纪录;首次增设午间深谷时段,扩大分时执行范围,新能源消纳能力显著提升……

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该公司锚定服务新能源发展职责使命,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挖掘冀北区域新能源潜力,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空间。

“十四五”期间,该公司首创新能源发电企业“谁投资、谁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分布式调相机规划、建设、运行全环节解决方案;实施“迎风揽日”专项服务,确保新能源项目应接尽接、应并尽并;创建《面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调度运行管理实践》管理创新成果,深挖各类电源发电潜力,提高新能源预测水平并科学纳入平衡;“电网一张图”建设实现了“源、网、荷、储”全要素纳管,覆盖全电压等级,实现数据动态测量,数据准确率超99%,支撑新一代应急指挥等数十个场景,最大限度发挥保供作用。

在资源配置方面,该公司构建了统筹融合型策略,通过分层分类量化资源投入成效,将成本空间优先投向电力保供、安全生产等核心业务;严格落实“压降核减、超限举证、用足空间”三部曲,将监审要求全面嵌入成本管理流程;深化业务诊断分析,精准补齐短板、提升落后指标,确保公司高质量稳健运营。

为优化成本结构,该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保障资源投入,通过压降非核心支出、合理调配运维费用等方式,实现经营考核与监审要求“两个最优”;同步深化资源投入与业务提升的联动机制,创新建立“标准成本+业务专项+安全投入”配置模式,量化资源投入目标,将专项成本精准用于重大保电、隐患治理、防灾抗灾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线路停运率、综合电压合格率等关键指标持续改善。

在投资效能提升方面,该公司统筹把握发展与安全、保供与转型的关系,突出质量效益与民生导向,形成高质量投资问效报告,为计划调整与总控目标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构建综合计划全过程评价体系,开展电网基建投资全过程执行分析,2024年实现综合计划完成率100%、问题解决率100%,零购项目完成率不低于95%,各项偏差均控制在±1%以内,投资精准性和执行效率显著提升。

回望“十四五”,一幕幕变革求新、奋勇争先的生动画面犹在眼前。五年间,国网冀北电力改革创新举措密集落地,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迸发,志气、骨气、底气持续增强。站在新的起点,全体冀北电力人正凝心聚力,满怀信心迈向“十五五”,决心继续秉持“抓就抓实、干就干好”的理念,催生更多变革成果,为“两个标杆”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融媒体中心 金雍奥 赵淑伟 王庆滨

策划:融媒体中心 石佳

编辑:融媒体中心 李慧 赵亚男

美编:姜昕冉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934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