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电碳协同是实现“双碳”目标重要路径——访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萱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正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电力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环节和碳减排的关键领域,其与碳治理体系的协同发展——即“电碳协同”,已成为实现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的重要路径。

那么,电碳协同的具体路径与发展前景如何?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萱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时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阶段,既要满足电力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又需统筹新能源的高效消纳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此背景下,电碳协同可从目标路径、市场机制、核算基础与产业布局等多个维度实现突破。

电碳协同赋能 绿色转型加速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推动能源体系变革的核心力量。张晓萱指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系统。2024年,全国发电量首次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我国在电碳协同机制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实践。

张晓萱表示,电碳协同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电力系统作为社会深度脱碳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规模可观、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绿色电力,是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的根本保障。同时,电力系统还可充当数据支撑平台,为不同区域、行业及企业提供精准碳核算服务,助力碳治理迈向精细化与科学化。

在市场机制层面,电碳协同正推动碳市场、电力市场、绿电绿证交易等多种机制形成政策合力。张晓萱表示,当前的关键在于如何统筹这些市场机制,通过目标协同与政策联动,有效激励多元主体参与减排行动。

在产业层面,电碳协同正成为推动“能源向新、产业向绿”转型的重要引擎。张晓萱指出,新能源、储能、氢能等不仅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零碳园区、绿电园区、绿色工厂等创新模式,实现了能源、产业、数据等多要素深度融合,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走向低碳协同。

机制互联互通 产业优化协同

在“十五五”这一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阶段,我国电碳协同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从需求侧看,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电气化进程加速,以及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正推动电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从供应端看,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强度,但碳排放总量仍面临上升压力。

在张晓萱看来,目标路径的协同是电碳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她表示,应制定基于“安全—低碳—经济”动态平衡的电力减碳路线图,尤其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必须统筹能源安全、低碳转型和经济可承受性,避免因过度侧重某一目标而影响整体系统稳定性。

电—碳—证市场的协同是另一关键方面。张晓萱表示,当前全国碳市场快速发展,覆盖范围逐步扩展,管控直接碳排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深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绿电绿证政策和市场机制健全完善,持续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

电碳核算的协同同样至关重要。张晓萱指出,电力在全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现多层级电力碳核算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支撑电力系统乃至全社会深度脱碳的重要基础。

在电力产业布局协同方面,张晓萱提出应重点从产业绿电协同、算力电力协同和绿电供需协同三个维度深入推进。她认为,推动产业与能源结构深度耦合优化,能够实现清洁能源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匹配和价值闭环;绿色化与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以数字化赋能电力系统绿色转型的同时,能够推动绿色电力服务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减排;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能够形成“源网荷储”协同的低碳用能模式。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8804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