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省级配网故障分析系统发出告警:射阳县某重要民生客户线路20号至23号杆之间发生缺相故障。根据警告,运维人员赴现场排查,发现因线路线夹脱落引发故障,立即处置后避免了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是国网江苏电力应用缺相故障定位功能模块识别定位缺相故障的一个案例。
2024年11月底,该功能模块在国网江苏电力省级配网故障分析系统部署上线,实现全省全覆盖。据统计,该功能模块上线2个多月以来,已发现缺相故障200余起,识别准确率超过95%,故障定位时间较传统客户报修、人工巡线等手段缩短了近六成,提高了缺相故障处置效率。
缺相故障是指在三相交流电源系统中,由于雷击、外力破坏等因素造成线路一相或多相供电缺失的现象,可能引发客户停电、人身触电等后果。由于故障点下游存在电压跌落等潜在可能,造成客户电压不稳定等问题,缺相特征量不具备典型性,难以被配电自动化系统识别。以前,配网缺相故障只能依靠客户报修或主动线路巡检才能发现。
2024年9月起,国网江苏电力积极攻关配网缺相故障实时研判定位技术,结合历史故障案例分析,通过配电变压器终端采集电压和电流等数据,分析缺相故障发生前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变化机理,建立了用电负荷台区、光伏倒送台区等不同场景下的缺相故障影响模型,制订中压缺相故障在线识别策略,并研发出缺相故障定位功能模块。
缺相故障实时研判定位技术利用拓扑溯源和分区选段方法,结合配电自动化设备,将故障精准定位到具体的开关、杆塔和导线段,目前可智能识别和区分断线接地、缺相等多种故障类型。
“我们汇聚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多源数据,在线扫描江苏全省100多万台配电变压器、4万余条配网线路,一旦识别出受缺相故障影响的设备,就立即根据线路拓扑关系,追溯到故障发生的区段,最终在省级配网故障分析系统发出包含故障区段和类别的告警信息。”江苏电科院配电网技术中心五级职员李娟介绍,从故障发生到定位,全程不超过15分钟,为后续应急抢修争取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