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家突遇停电,供电抢修人员如何以最快速度精准找到故障点?
答案,藏在一张“会呼吸”的电网地图里。
抢修到场时间平均快2分钟,户均停电时长减少近7成……这不是魔法,而是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用一张“活”的电网地图,交出的硬核成绩单。这张被称为“电网一张图”的数字中枢,正让看不见的电力脉络清晰可见、动态生长,悄然改变你我的用电体验。
不懂就问,啥是“电网一张图”?
想象一下,城市地下电缆如同盘根错节的“血管”,空中电线、杆塔星罗棋布。过去,要精准掌握它们的“健康状况”和位置,绝非易事。而“电网一张图”,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
它整合了从高压线路到你家门口电表的所有数据,构建了一个动态协同的数字平台,成为贯穿电力规划、建设、运行全链条的“数字神经中枢”。
作为国网江苏电力此项工作的全域试点,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从今年1月起扛起重任。他们的秘诀是:“用数据”倒逼“治数据”。截至8月12日,一个惊人的变化发生,抢修人员平均到场时间从23.01分钟压缩至21.05分钟,户均故障停电时长同比暴降68.75%。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
01 天上地下“精准画像”
告别“迷路”抢修
过去,架空杆塔位置偏差、低压线路走线混乱、地下电缆信息碎片化,抢修人员常像“无头苍蝇”,效率大打折扣。
7月25日,在南通市通州区徐园村,一架无人机正沿着10千伏线路精准采集电杆坐标。这些信息秒传回后台,工作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实现了台区地理信息的精准校正。
针对中压设备坐标难题,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创新采用 “航拍AI识别+人工辅采+无人机核验” 三维联动模式,即先批量扫描初定位,再人工现场精测,最后无人机复核消差。
这一模式首先在通州区试点,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2898基输电杆塔、71396基配电杆塔、1010台环网柜坐标信息的精准落图。如今,打开系统,设备位置、走向一目了然。“比如10千伏港北线故障,按图索骥去抢修,至少省下30分钟!”国网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专责徐慧敏说。
对于埋在地下的电缆,国网南通供电公司通过 “系统调图+人工确认” ,完成了8万余条、789公里中压电缆数据的精准迁移和可视化治理。目前南通市区电缆入沟率43.55%,治理成效领跑全省。
02 智能“把脉”电网
台风天20分钟化解危机
配电网设备多、变更勤,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线-变-户”静态管理跟不上精细化要求,故障定位慢。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来袭。国网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农电管控中心张飞在系统拓扑图上,瞬间锁定四港村某用户家电流异常点。得益于精准定位,抢修人员20分钟抵达现场快速处置,避免了台风导致的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智能校核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
2024年5月,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联合南瑞信通,升级打造了“户-相-分路-变”的精细拓扑图,工作人员可远程快速研判客户家中缺相等用电故障,快速锁定台区线损异常点位置。更厉害的是,他们研发出低压关系智能校核工具,把电表数据变成图像,自动捕捉关联特征校验关系,在试点台区准确率高达94.02%。目前,此神器已成南通“标配”,并将推广至全省。
依托这张图,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还上线了三相不平衡智能治理模块,自动给出最优调相方案。治理后,台区三相不平衡度下降超20%,线损降低0.5%,设备运行更高效。
03 长效“焊牢”成果
让好机制“入脑入心”
今年8月初,国网启东市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二班班组长李文博打开最新通报,欣喜地发现配网基础数据治理异常数据为0。这源于南通建立的市-县-所(班)三级责任体系,将治理细化为5大板块、19项任务、38项具体措施。
“从市公司到班组,每个人的责任田都清清楚楚。”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科数部唐伟介绍,每周专项通报,他们都会列出下属各单位问题清单,让基层单位明指标、知不足。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紧跟国网江苏电力规则,通过邮件、微信群、专题培训等多渠道宣贯,修订完成17个数据治理现场作业手册,成为基层员工的“操作宝典”。“手册连标点都标清了,填台账再也不慌。”国网如东县供电公司青年员工汪缪凡的感叹,道出了“规则入脑”的转变。5批培训覆盖210人,让好机制真正扎根一线。
从模糊到清晰,从静态到动态,从低效到敏捷,“电网一张图”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服务理念的革新。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用扎实的数据治理,编织了一张更智能、更可靠、更高效的供电保障网,让“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在每一次快速复电、每一度稳定电流中悄然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