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冀北电网新能源并网容量再创新高,国网冀北电科院在新能源技术服务的质量和规模方面,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这一串串数字,我们可窥一斑——建模57座新能源场站,报告总页数超15万页,摞起来足有3层楼高;检测66座新能源场站,足迹累计超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帮助厂家解决机组故障穿越性能的2大类、18小类技术问题,以及现场控制策略缺陷、控制性能不满足要求等各类问题200余项,有效提升了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和冀北新能源消纳水平。
国网冀北电科院新能源所团队勇挑重任、迎难而上,实验室、现场兵分两路,全力服务冀北新能源发展,圆满完成全年新能源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
凌晨1点半,在“风光储并网运行与实证技术”实验室里仍然灯火通明。“这是最后一个场站了,大家确保所有工况的误差满足标准要求,做好Windows和Linux双平台的验证。”国网冀北电科院新能源所电磁建模攻关小组负责人邓晓洋反复嘱咐同事。与此同时,新能源所涉网测试同事奔赴各新能源场站,紧张地开展AVC、AGC、SVG等一系列测试,已经半年没回单位了。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能源场站实测建模和涉网测试工作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国网冀北电科院新能源所所长吴林林说。
2024年,共有57座新能源场站由该公司开展建模与振荡评估工作,总装机容量超1000万千瓦,涉及场站数量与装机容量均达历史新高。为应对这一挑战,新能源所进发起了“并网建模攻坚榜”,党员带头揭“场站”榜,限时完成测试与建模任务。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协同半实物测试、BPA机电建模、ADPSS电磁建模、振荡风险评估四个专项攻关小组开展工作,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场站等值等重要建模环节的优化管理,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模型质量。
▲12月25日,国网冀北电科院新能源所工作人员在“风光储并网运行与实证技术”实验室开展年内最后一座新能源建模工作(邓晓洋摄)
现场涉网测试的任务同样严峻,面临66座新能源场站涉网性能检测任务,国网冀北电科院新能源团队从坝上风电到沙戈荒大基地,再到青藏高原,足迹跨越了冀北、锡盟、天津、西藏等多个地方,在严寒酷暑中坚守岗位、在高原缺氧下坚持工作,完成了每一座新能源场站的涉网性能检测,有力支撑了西藏构网型测试大会战。同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优化试验方案,积极开拓形成新能源CNAS试验项目8大类43小项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服务范畴。
“海上风电项目电能质量评估不合格,现场没有充足电气间隔,国内没有应用案例,年底无法正常并网。”2024年3月28日,河北建投海上风电场业主非常沮丧地找到新能源所调总吴宇辉,希望现场经验丰富的他能给出解决方案。
吴宇辉了解到业主的实际需求后,连夜收集现场工程资料、了解实际情况、调研相关文献,并组建了专项攻关小组,下定决心,势必攻克难题。在了解到浙江有相似的应用场景之后,他们连夜奔赴浙江,与浙江电科院、风电场业主进行技术交流,同时与设备厂家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
攻关小组不虚此行,针对河北建投海上风电场电气间隔局限性、实际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动态无功补偿/高压有源滤波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无功补偿与高压有源滤波集合到一个装置的高压大功率设备,在国内尚属首例。
一个想法到成功落地还有很长的路,时间不等人,距年底并网仅有三个月时间。攻关小组克服各种困难,连续奋战两个月,终于完成了8大类、144小工况的仿真验证,顺利通过了接入评审,风电场顺利并网。河北建投海上风电场业主满含热泪,激动地握住吴宇辉的手说“太感谢了,太感谢了,太感谢了”,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仿真验证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设备投运调试、真实运行情况验证,必须马不停蹄地开展。于是攻关小组立马赶赴现场,时值严冬,冰冷刺骨的海风不间断地打在每个人的脸上,但技术实现的渴望使人忘却了寒冷。经过连续两周的调试,全国首台无功补偿/高压有源滤波装置顺利并网运行,大家脸上洋溢出了喜悦之情。
▲河北建投海上风电场SVG/APF现场测试(刘京波摄)
攻关小组没有放松,设备并网投运后的试验测试接踵而至。面对无标准依据、无测试参考先例、无测试方案的“三无”困境,攻关小组编写了无功补偿/高压有源滤波装置测试方案,经过连续24小时的不间断容量测试、48个工况的全面测试,充分验证了装置所有功能,其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性能满足风电场运行要求。
无论是实验室的挑灯夜战,还是现场的战风斗雪,每一个面对急难险重的时刻,国网冀北电科院都展现出了奉献与坚韧。新的一年,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冀北电网新能源事业蓬勃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为公司争创“两个标杆”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电科院 邓晓洋 刘京波 杨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