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瑞集团并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再领会、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工作会议部署的重大问题,立足企业和电网发展实际,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培养、科研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中原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奋力推动中原电力更出彩
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升级,提升全省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针对河南分布式光伏迅猛发展,研发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发布系统,建成新能源气象监测与功率预测平台。启动一批科技示范工程。依托科技成果应用,创建“星型”高可靠性城市智慧配电网等首批4项科技示范工程,兰考新型电力系统项目申报国资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加强实验能力建设,搭建一批实验研究平台。“配电网智能化设备应用与真型实验室”获批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农村能源互联网技术实验室”被列为“赛马”实验室,作为主要筹建单位之一的中原电气实验室获河南省政府批复成立。
创新整体效能实现新提升。牵头立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19项,科研立项项目数量和等级创历史新高。健全“科技搭台、专业主导、基层支撑、产业协作”四方协同科研创新体系,安排部署一批专项研究课题。及时修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框架,启动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支撑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专项行动计划,系统解决全省分布式光伏接入、控制及消纳难题。
成果转化能力迈上新台阶。科研成果“电网气象一张图”嵌入生产管控平台,定时、定点、定量提供区县级气象预测预警信息,汛期以来累计发送预警短信1000余条。研发的充油装备非侵入式测量装置成功应用于山东、新疆等十余省份,纳入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健康管理攻坚行动新技术推广应用。建成源网荷储集中调控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15分钟级“可观可测”和“刚性可控”。围绕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换流技术、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开展专利布局,提升专利整体质量。牵头参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分委会,编制1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3项IEEE国际标准,主导立项4项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
勇于直面新机遇与新挑战
在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中,电力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方法。要积极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电力科技战略制高点。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使科技创新迎来新挑战。电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发电向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转变,河南省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6216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五,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出力随机性波动性强,急需提高新能源调节能力。负荷特性正在由刚性、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且受极端气候变化影响的季节性负荷尖峰特征突出,为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急需开展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储能应用由电网的辅助调节手段转变为渗透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全链条的关键环节,急需探索其商业模式,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快速灵活可调节资源。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面临一系列新机遇。面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急需通过灵活的科研布局,挖掘技术需求,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面对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以及高端科技人才“选育用”力度不足的问题,急需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面对科研奖励激励措施差异性不足的情况,急需通过完善科研考核措施,满足科研人员物质保障需求和成长发展需要,营造良性发展的创新文化和生态。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网河南电力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培养、科研体制改革等,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抓创新。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采取任务制方式,开展长线技术攻关。针对新能源消纳、电网安全运行等重大技术难题,布局一批研究框架和指南项目,以“揭榜挂帅”形式进行发布。在海量分布式资源消纳、农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积极筹划国家级项目。
聚焦科研人才队伍发展抓创新。围绕重大科研攻关、高等级实验室建设和高级别科技示范工程建设需要,加大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和优秀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依托博士后工作站,灵活引进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等前瞻性专业人才。瞄准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快培育国家级科技人才,努力锻造一支“一锤定音”的专家队伍。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聚焦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抓创新。优化重大项目选题机制,面向重大科技项目,实行项目总师制。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在科研项目中担任青年总师。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研制和产业培育。健全涵盖规划、立项、督导、验收、后评价全流程的项目评价机制。加强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施行“一企一策”考核。修订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探索以科研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探索建立项目团队和个人分红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