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区域广、重要用户多”是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变电运行二所城南区域巡维中心(以下简称:“城南区域巡维中心”)的真实写照,15平方公里供电区域内,路况复杂、车流密集,日常巡维工作效率受交通影响较大。2022年以来,昆明供电局在该区域运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创新智能运维技术,打造了南方电网公司首个区域智能巡维中心示范区,实现巡视远程化、维护精益化、操作程序化,破除交通因素对巡维工作的影响,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远程巡视“千里眼”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查一个故障问题,在交通上耗费的时间远高于作业时间。”昆明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变电运行专责李芳洲说,传统的巡视方式耗时耗力,有时候故障点甚至在高山上,到了冬天抢修就要考虑天气原因。
4月28日,城南区域巡维中心工作人员在110千伏石虎关变电站的智能驾驶舱内下发巡视指令,一台无人机从7公里外的220千伏海埂变电站自动起航,升至预先设置好的点位进行设备巡视和红外测温,自动生成巡视报告,传回变电生产指挥平台中。同等工时下,该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超过600%。
这是昆明供电局首次将无人机运用在高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巡视中,也是城南区域巡维中心自2月成立以来,取得的一项重要突破。“我们完成了22座变电站巡视点位精益化配置,在220千伏海埂变电站试点开展远方视频和无人机互补协同的联合巡检,设备巡视业务替代率可达到80%。”对于智能巡视远程化的转变,城南区域巡维中心中级值班员聂凡章感受颇深。“加上图像识别技术,也不用再对几千张照片进行人工审核、抄录数据了。”
精益维护“精钢钻”
“一个变电站有成千上万个一模一样的压板,以往人工核对一个变电站要逐个全面检查,还存在遗漏的风险。”城南区域巡维中心班长罗福强指着和他大拇指一般大小的压板说,像压板这类二次设备不仅数量多,运维不到位还会导致严重后果,对于检查精度要求很高。
自昆明供电局白邑巡维中心首创的二次综合防误系统可实现硬压板投、退状态的实时监测后,城南区域巡维中心对该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创新采用直流电场感应技术,以压板电位在线实时测量来替代人工使用万用表测量——相当于给二次设备搭桥至运维终端,获取实时状态,避免了人工测量过程中因压板误投漏投、万用表使用不规范而导致设备跳闸。
“这样检查压板比较准确,还更高效。以前检查一个变电站全部的压板大概需要2个小时,现在‘一键巡视’就能做完。”在运行岗位上工作了37年的高级值班员陈琦说。现在定位到问题压板后,拿一个手持设备在机柜上连接,即可发出故障报警的语音信息,这样的变化在5年前根本无法想象,他再也不用为了核查表计、检查高空金具、观察设备顶部而“爬高上低”。
重复传统化工作少了,智能化操作多了,城南区域巡维中心构建了“智能监控+区域运维”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分设智能监控组及现场工作组,参与班组“ONCALL(随叫随到)”在线值班应急响应职责,人员劳动利用效率提高了41.2%。
程序操作“一键通”
“有一回我(在纸质操作单上)打钩歪了,终止操作后重新打印新的操作票又一直打不出来,心里慌得很。”今年54岁的城南区域巡维中心中级值班员罗继昆说,以前一人负责办理操作票,一人负责操作,操作单填写不允许有任何更改,执行顺序出错就是“跳项操作”。现在电子化操作单不仅简洁明了,杜绝了笔误的可能,还高度固化了操作程序,他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现场操作票电子化,该中心通过实施隔离开关电动化改造,下辖的24座变电站实现了程序化操作功能全覆盖,程序化操作实施率也超过了80%。昆明供电局变电运行二所运行室主管王乾介绍,以前,当一条线路停电涉及多个变电站的操作时,一次操作任务要出动多组人员分赴多个变电站同时进行操作,实现程序化操作之后,调度端就能“一键操作”且自动判断现场设备的位置,无需人员到现场操作。
这得益于城南巡维中心在110千伏石虎关变电站搭建的智能驾驶舱。该智能驾驶舱集中了城南区域巡维中心所辖变电站设备监视信号、智能运维终端、作业视频等数据,对变电站开展“一比一”的三维精确建模,在模型中可以快速观察到变电站布局结构、设备信息、作业任务、人员位置等信息,一揽子解决了大型复杂作业现场作业管控难的问题,把原来的“非桌面业务”升级到“桌面业务”,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效率的提升换来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嬗变,依托技术技能专家及创新工作室资源,城南区域巡维中心在110千伏石虎关变电站建设了实训场,整合拆旧物资,将传统实操培训和智能实操培训互相融合,围绕变电运行主动预警、缺陷发现、风险管控、状态感知、应急处置“全科医生”五种能力,实训场内配备了126个培训课件和视频,为员工提供“核心技能人才+数据分析师”的靶向学习平台。
城南区域巡维中心副班长孙跃指着陈列在教室里的实训设备说:“城南区域巡维中心业务承载能力较原来提升了82%,在未来三年的规划中,中心下辖的变电站将从24座扩充到38座,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现有人力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高质量运营好全部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