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毕节市2023年煤矿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进会在黔西市召开。会前,全体参会代表分别到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新田煤矿和贵州永贵机电制修有限公司进行现场观摩。毕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仕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阳,省工信厅总经济师吴仕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毕节市副市长谢志昌主持会议。
新田煤矿是我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其智能化建设取得6个方面显著成效:实现了系统间跨越专业联动、超限值联动,矿井生产更安全可靠;实现固定岗位、采煤工作面、综掘工作面大量减员;原煤产量由原来的6万吨/月提升到10万吨/月;实现了矿井所有数据资源共享;吸纳、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矿井实现透明化、集成化管理。
新田煤矿井上下“三区联动”瓦斯抽采示范工程,是我省第一个煤矿“三区联动”瓦斯抽采示范项目,目前一期工程两口地面煤层气井日产气量2525立方米,累计产气123万立方米,通过管道输送到瓦斯发电站,累计发电量500万度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以永贵机电为依托建设的贵州矿山装备智能再制造产业园,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煤矿装备智能制造企业,成功打造出了呈规模效应的产业园,由单一的内部矿井服务,积极开拓出内外部矿井综合服务的新局面,在毕节市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贵州矿山装备智能再制造产业园,参会人员认真观摩多家煤矿机械设备展示,热烈讨论交流,洽谈合作。
推进煤矿“三化”建设,成为近年来不少煤企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的主攻方向。有关资料显示,通过煤矿“三化”建设,全国大型煤企原煤生产人员效率由2012年的6.437吨/工提升至2022年的8.786吨/工以上。
近年来,毕节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实施煤矿 “三化”升级改造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省第一个民营煤矿智能采煤工作面;全省第一个智能掘进工作面;第一个国家级智能化煤矿示范项目通过验收;2022年,新田煤矿、青龙煤矿实现井上下5G应用。截至目前,毕节市建成智能采、掘工作面34个,占全省建成数的61.8%。通过实施煤矿“三化”建设,全市煤矿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效益显著提升。
会议指出,立足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推进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煤炭供给的关键抓手,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煤炭行业实现由“高危生产”向“本质安全”转变、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创新”转变的根本举措,是有效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全省煤矿“三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建设进度、技术水平等方面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煤炭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其他先进省(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会议强调,毕节市要不断加快煤矿“三化”建设发展进程,统筹做好专项财政资金保障,坚持人才引领,做好队伍支撑和人才保障,建立完善“资源+产业”“市场+产业”全链条招商机制,引进一批实力强劲、技术先进的企业单位,全流程做好企业跟踪落实和服务保障,探索“主业+副业”“中间+两端”“开采+加工”“开发+消纳”等模式,将资源优势和产业打包组合,带动上下游、周边、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以主带次的工业发展路径和新旧互济、产消互补的能源产业结构,形成“地方有发展、政府有作为、企业有市场”的“三方共赢”良好局面,助力毕节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毕节市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要紧盯当前煤矿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示范引领,做到统筹推进和分类施策,加速推进全市煤矿“三化”建设。要紧盯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保障支撑,狠抓执行落实,合力推动毕节煤矿“三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会上,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和贵州永贵机电制修有限公司作了交流发言,黔西市政府与部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毕节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市工信局、能源局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能源工作负责人和能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市150余家生产建设煤矿实际控制人或矿长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