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万亿级氢能市场引各地政策加持 超三成央企“跑马圈地”

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氢能产业的投资及应用落地也驶入快车道。

“今年,每隔一段时间,氢能都会被热议,可以说,氢能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在能源领域从业20余年,雄川氢能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荣军切身感受到了今年氢能的发展热潮。

从近期全国各省份陆续发布的氢能规划可以看出,多地对氢能产业已经笃定心志。最新的消息是,8月16日,北京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明晰了该市的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除了北京外,河北、山东、广东、上海、重庆等省份近期也对氢能产业有所布局。随着政策的不断加码,氢能产业的投资及应用落地也驶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金额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0%,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正在孕育而出。而在这条新赛道上,央企和上市公司成为领军者,这些龙头企业正加快布局氢能产业,尝试开拓新的应用场景,为氢能应用多点开花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各地氢能产业规划密集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将支持发展零碳排放的氢气发动机,下一步还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

在“双碳”目标下,地方政府也对氢能产业表现出极大热情,氢能产业正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热点。近期,多省份就陆续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希望能在新一轮的产业“风口”上抢占先机。

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2025年前,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河北省日前出台的《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提出,到2022年,氢能关键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化和批量化生产,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的企业10-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除了氢能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外,全国多省份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也对氢能产业进行了布局。

8月9日,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山东省发改委此前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氢能源动力总成系统产能达到5万台套;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具备规模化国际供给和配套能力。

从各地对氢能产业的布局也可以描摹出目前我国的氢能产业版图,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等氢能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氢能“制、储、运、用”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基础。

从各地发布的氢能产业规划可以看出,政策规划路径比较清晰,而且明确要丰富和拓展氢能的应用场景。以北京出台的方案为例,除了传统的燃料电池车之外,北京还鼓励探索氢能在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医疗、农业及食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氢能行业专家向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能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各地方氢能产业规划或政策陆续落地,为氢能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产业发展加入了新的催化剂。

央企和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发展氢能产业,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主体,而在国内的氢能产业版图中,央企和上市公司则成为新赛道的领军者。

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超过1/3的央企已经在进行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布局,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梳理即可发现,在布局氢能的央企名单中,不乏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央企巨头。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氢能产业链包括制、储、运、用等多个环节,技术上涉及面广且复杂,基础设施投资大且运营成本高,目前高成本是制约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与民营企业相比,大型能源国企拥有相关成熟的技术与管理经验而具备优势,可应用于氢能产业链相关环节,比较快地降低产业链整体成本。

同时,今年以来,氢能也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阵热潮,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多家上市公司的入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已经有超百家上市公司布局氢能产业。

8月12日,雄韬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氢能产业链上已完成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公司还表示,下属子公司上海氢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青岛国际院士港氢雄燃料电池有限公司45%股权。

8月16日,海马汽车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战略部署将深耕氢能汽车,目前公司已完成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开发,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研发中,争取在2025年前投入约2000台氢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随着市场和政策双重利好推动,雄川氢能今年也正一路高歌猛进。今年4月,雄川氢能斩获广州500辆燃料电池自卸式垃圾车订单,一举成为广州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平台。

“目前氢能产业链还不完善,包括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核心材料还依靠进口,国产催化剂还缺乏工程验证,因此氢能产业需要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李荣军说。

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向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国内氢能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安全可靠性外,还要让产业链形成闭环。另外,技术成熟的话,氢能产品还会有一个市场接纳的过程,氢能的应用如何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在政策补贴之外能保证经济性,这也是各地政府和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electricpower/230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