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牌号硅钢板的激光焊接方法,目的在于改善常化工艺前焊接焊缝和常化工艺后焊接焊缝质量,避免产生焊接缺陷及裂纹,降低连续生产过程中硅钢板的断带率,提高生产效率。所用硅钢板的Si含量为1.75-3.45%,均为质量比,厚度为1.85-2.90mm。本方法的特征在于根据前后两卷高牌号硅钢板的总含Si量(Si1+Si2)和总厚度(h1+h2)调整激光焊接的焊接功率和后加热退火工艺的加热退火功率,实现单面拼接焊。本方法根据钢材总含Si量及总厚度的不同,给出了具体的激光焊接工艺参数。采用该方法,可以改善焊缝显微组织,降低焊缝区域与母材区域的硬度差,减少焊接应力,提高焊缝质量;此外还具有焊接耗能少的优点。
2021-09-14 141 6.8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钢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硅钢前处理高液回流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端固接有一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上安装有二号导管;所述机体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入泡管;所述二号导管的内侧壁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扇叶;所述二号导管的顶端内侧壁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侧端转动连接有旋转叶轮;所述二号导管的底端固接有排泡管;通过一号导管和二号导管的配合可以把溢出的泡沫进行导向,通过扇叶和旋转叶轮的配合可以使泡沫快速流动,再通过排泡管排出进入机体的内部,可以使泡沫循环使用,避免泡沫的溢流造成环境的污染及碱液的浪费。
2021-12-08 104 6.8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硅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1)钢水冶炼并连铸成坯;2)加热并保温,之后热轧得到热轧卷板,其中粗轧出口温度940±20℃,精轧终轧温度840±20℃,卷取温度650±20℃;3)常化,常化温度((732~742)+3000[Si])℃,常化时长4min~5min;4)常化后直接进行冷轧,而后连续退火和涂层,退火温度940℃~990℃且退火时长1.5min~3min;5)涂层处理后的钢板加工成型,而后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温度为((761~766)+3000[Si])℃。如此,在保证磁性能的同时,解决了冷轧难度大的问题。
2021-10-14 119 6.8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铝低合金无取向硅钢氧含量控制方法,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该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05%,Si:0.2%‑0.6%,Mn:0.20%‑0.50%,P:0.03%‑0.08%,S≤0.005%,Als≤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工艺流程为: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RH真空精炼→连铸。转炉出钢严格控制下渣量,加石灰、萤石、高铝渣面脱氧剂控氧调渣;RH真空精炼脱碳结束后,加低碳低硫硅铁、金属锰、磷铁等脱氧合金化,循环5min后,再加入金属铝终脱氧,同时向钢包渣面加入高铝渣面脱氧剂对炉渣进行脱氧,成分全部达标后净循环时间≥8min,破空、出钢;连铸进行全程保护浇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操作方法,可以得到自由氧含量≤15ppm,总氧含量≤35ppm的钢水,提高钢水洁净度。
2021-01-21 76 6.8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硅钢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无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对再结晶率为70‑90%、平均晶粒尺寸为10‑15μm、硬度HV为140‑170的硅钢半成品在温度为T=(772~777)+2900×W(Si)的条件下进行去应力退火,制得无取向硅钢,晶粒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均匀长大,平均晶粒尺寸80μm以上,有效降低铁损,使磁性能大幅度提高,铁损P1.5/50≤3.5W/kg,磁感B5000≥1.72T,电磁性能优异,满足客户使用要求,此外,本发明采用的硬度HV为140‑170的硅钢半成品在冲压过程中不易变形,机械加工性能优良。
2021-10-08 110 6.8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轧、酸洗、切边、常化、冷轧,冶炼最终所得钢水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0.005%、Si≥2.8%、Als0.5~1.2%、Mn0.25~0.8%、P≤0.02%、S≤0.0040%、N≤0.0020%、Nb≤0.0020%、V≤0.0020%、Ti≤0.0020%,其余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切边工序对热轧卷板的两侧进行切边,单侧的剪切宽度为10~20mm;常化在罩式退火炉中进行,均热温度为T={(990~1010)‑100×[30×(Si)+20×(Al)]}℃,(Si)为Si的质量百分比,(Al)为Al的质量百分比,均热时间为6h,之后冷却;钢卷在罩式退火炉中冷却至预设温度T0时取出送至冷轧线冷轧,T0为120~180℃,第一道次轧制时的轧制力恒定且轧制力为11000~12000kN。本发明可避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冷轧过程中由于脆性高而导致的频繁断带。
2021-11-10 95 6.8

本发明属于钢材领域,具体的说是硅钢连退硅钢钢卷表面质量等级智能判定系统,包括支撑固定罩、竖直支撑柱、万向轮和智能判断单元;所述支撑固定罩的下端固接有多个竖直支撑柱;所述竖直支撑柱的下端固接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固定罩内设有智能判断单元;通过表面自动检测仪和针孔检测仪检查钢卷的表面质量,对于检测到质量缺陷的位置,输出信号给工控机,工控机控制喷标机工作,对质量缺陷的位置进行标记,通过控制摄像单元工作拍照记录,并记录钢卷的长度位置,通过在工控机内运行标记控制系统和自动判定模型,即可对钢卷的缺陷位置进行判断,实现精确的检测到钢卷的缺陷位置,并记录每卷钢卷的质量,并输出质量报告,记录留存。
2021-09-24 89 6.8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该无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Si:2.95%~3.15%,Al:0.75%~0.95%,Si+2Al:4.6%~4.9%,Mn:0.5%~0.7%,Sn:0.03%~0.04%,Cu≤0.03%,Cr≤0.03%,Ni≤0.03%,Nb≤0.004%,V≤0.004%,Ti≤0.004%,C≤0.0025%,P≤0.015%,S≤0.0015%,N≤0.004%,余量铁;Mn/S≥380,Al/N≥200;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晶粒尺寸50~80μm。本发明在保证磁性能的同时,提高了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磁性能和强度的兼顾问题。
2021-10-26 99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表面色差缺陷的方法,属于冷轧卷板表面质量改进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将连铸坯依次进行热轧、常化、酸洗、单机架轧制和连续退火工序,其中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的连铸坯含有如下成分:C<0.003%、Si1.6~2.0%、Mn0.35~0.65%、Al0.35~0.65%、P<0.02%、S<0.002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有成分合计100%;其中热轧工序的卷取温度为620~640℃。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降低带钢表面氧化铁厚度并改变带钢表面氧化铁结构,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表面色差缺陷。
2021-03-25 109 6.8

结合实际生产0.4%Si无取向硅钢,统计了不含Sn和0.025%Sn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变化,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不同成分下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微观织构。试验结果表明:Sn元素可以显著降低无取向硅钢的晶粒尺寸,0.025%Sn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比不含Sn减小28.4%;加入Sn元素后抑制了无取向硅钢中不利于磁性能的{111}面织构组分强度,提高了对磁性能有利的{100}面织构组分强度,0.025%Sn与不含Sn相比磁感均值从1.756 T提升至1.768 T,铁损均值从5.476 W/kg降低至5.204 W/kg,明显改善了无取向硅钢磁性能。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0.4% Si n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without Sn and 0.025% Sn were count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texture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by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grain size of no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an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0.025% Sn sample is 28.4% smaller tha... 
2022-01-28 95 5.8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牌号硅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所述保护渣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SiO2:40‑45%、CaO:20‑27%、MgO:1.0‑2.5%、Al2O3:1‑3%、Na2O:12‑16%、F:10‑13%、C:1‑3%,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保护渣的二元碱度CaO/SiO2为0.5‑0.6,熔点为950‑1000℃,1300℃下的粘度为0.25‑0.35Pa·s。本发明提供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通过低碱度、低熔点、低粘度的保护渣可有效抑制高牌号硅钢材料在连铸时铸坯表面易出现凹陷和裂纹的现象。
2021-11-04 85 6.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铝无取向硅钢结晶器液面波动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KR脱硫,脱硫后铁水硫含量≤0.0015%;步骤2:转炉吹炼,转炉出钢后钢包顶渣厚度≤30mm;步骤3:RH真空处理,RH脱碳结束后,加入铝粒脱氧后钢液循环3‑5min,提升气体流量至0.8‑1.0m3/(h·t);随后加入合金进行脱氧合金化,提升气体流量至0.5‑0.7m3/(h·t);步骤4:连续浇注,长水口氩气流量150‑200L/min,连铸塞棒氩气流量5‑10L/min,背压≥0.05bar。本申请的控制方法控制结晶器液面波动≤±1.5mm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
2021-09-24 103 6.8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