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铝无取向硅钢夹杂物控制方法。该钢种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05%,Si:0.25%‑1.50%,Mn:0.15%‑0.55%,P:0.02%‑0.06%,S≤0.005%,Als≤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流程为:KR→BOF→RH→连铸。转炉出钢严格控制下渣量,出钢结束加石灰、渣面脱氧剂调渣;RH脱碳结束后,先加低碳低硫硅铁、金属铝或铝钙铁合金复合脱氧,最后加入金属锰、磷铁进行合金化,然后净循环6‑10min,破空出钢运至连铸浇注。得到钢水中主要为SiO2‑Al2O3系夹杂,避免了生成低熔点SiO2‑MnO系夹杂,轧制延展变长,影响晶粒长大;同时也避免了生成高SiO2组分类酸性夹杂,导致耐材的侵蚀。可显著改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提高无取向硅钢的性能,并提高了钢水浇注性能。
2021-01-21 57 6.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向硅钢绝缘涂液用深度过滤装置,涉及深度过滤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深度过滤装置在工作过滤时,一般都是依靠液体本身流动的力量穿过滤网,但液体流速较慢,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所述过滤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外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一端均安装有安装底座,且安装底座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底座的一侧安装有六角固定螺母,且六角固定螺母设置有十二个,所述安装底座的另一侧安装有密封橡胶垫圈,且密封橡胶垫圈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水口。
2021-09-02 55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钢片钢卷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硅钢片钢卷制造的收卷装置,解决了现有硅钢片钢卷制造过程中不便于更好的进行收卷的问题,其包括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两侧边均对称安装有固定连接杆,固定连接杆远离收卷辊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固定连接杆的一侧边中部安装有连接轴,收卷辊的顶部与底部均对称连接有活动挡板,收卷辊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与活动挡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能够确保在收卷过程中硅钢片钢卷不会发生偏移,以便于能够达到更好的收卷效果。
2021-06-16 53 6.8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轧无取向硅钢卷的具有防护功能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拐角处均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方均设有减震器,采用吊装搬运冷轧无取向硅钢卷,可能会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滑动掉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风险,地面搬运会降低风险,危险程度相对降低。转运装置的壳体内部的下方设有减震器,能够有效的减少冷轧无取向硅钢卷的晃动,从而减少对冷轧无取向硅钢卷的损坏,也降低因为搬运过程中的晃动带来的危险,通过气缸的伸缩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冷轧无取向硅钢卷,防滑板和防滑垫为橡胶材料,既可以防止冷轧无取向硅钢卷的滑动,也可以有效减小冷轧无取向硅钢卷的晃动。
2021-09-09 55 6.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硅钢片铁芯生产线,包括放卷机构、剪切机构、送料机构、叠片机构和下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磁性传送带、送料件和第一定位杆,磁性传送带包括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送料件可沿磁性传送带的正交方向平行伸出,其中,第一送料分台和第二送料分台安装于上传送带的下方并且相背运动,第三送料分台和第四送料分台安装于下传送带的下方并且相背运动,第一定位杆用于定位硅钢片,叠片机构包括叠放台、悬梁和两个六自由度机械手,六自由度机械手吊装于悬梁上,包括有电永磁铁,用于吸取硅钢片,下料机构包括滑板,叠放台放置于滑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硅钢片铁芯生产线,可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叠片速度,从而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020-12-30 66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表面色差缺陷的方法,属于冷轧卷板表面质量改进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将连铸坯依次进行热轧、常化、酸洗、单机架轧制和连续退火工序,其中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的连铸坯含有如下成分:C<0.003%、Si1.6~2.0%、Mn0.35~0.65%、Al0.35~0.65%、P<0.02%、S<0.0025%、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有成分合计100%;其中热轧工序的卷取温度为620~640℃。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降低带钢表面氧化铁厚度并改变带钢表面氧化铁结构,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表面色差缺陷。
2021-03-25 73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电工钢片的二维磁性能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通过将承载待测样品的托盘与旋转机构连接,在测量各个角度的二维磁性能时只需控制旋转机构驱动待测样品转动,旋转机构的负载很小,旋转机构的制作较为简单。而且,励磁测量线圈是绕制在托盘的外围,而不是在磁轭上,这样使得待测样品相当于处于一个均匀的螺线管中,磁场更加均匀,保证了磁场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励磁源不需要像RSST一样要保证两路励磁机构的相位差的准确度,从而使得励磁源的制作更加简单,降低了制作的成本和门槛。同时,不需要对待测样品打孔来绕制线圈,待测样品无破坏,可以保证待测样品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的重复性和可对比性,测量结果更可靠。
2021-11-24 65 6.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向硅钢绝缘层烘干装置,涉及取向硅钢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取向硅钢在表面层进行烘干的时候,能源大多没有循环利用,不够节能的问题。所述烘干装置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加热泵回送机构,所述加热泵回送机构通过输送管道与烘干装置主体连接,且输送管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烘干装置主体和加热泵回送机构的内部,所述烘干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输送腔体,所述烘干输送腔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均设置有加热机构。
2021-09-02 36 6.8

一种薄规格带钢或者硅钢尾部卷取控制工艺,属于热连轧带钢卷取设备技术领域,解决薄规格带钢和硅钢尾部起套导致卸卷异常、卷形合格率下降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在卷取厚度小于等于2.3mm的带钢或所卷取带钢的材质代码等于硅钢的材质代码的情况下,带钢尾部到达精轧F2机架时,G辊道速度V1=K1×D×ω×π/60;带钢尾部继续前行并到达精轧F6机架时,G辊道速度V2=K2×D×ω×π/60;在卷取厚度大于2.3mm的带钢且所卷取带钢的材质代码不等于硅钢的材质代码的情况下,G辊道投滞后速度的滞后率取值范围为90%~70%。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可有效避免产品缺陷等优点。
2021-09-15 53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向硅钢极薄带的工业连续化生产方法,包括异步轧制、脱脂、热处理、急速冷却、涂绝缘层、烘干烧结、卷带收集各工序;其中,异步轧制中使用异步比为1:1.05~1:1.24;脱脂、热处理、急速冷却、涂绝缘层、烘干烧结、卷带收集工序为连续化生产工艺;热处理工序中,第一步为预热,预热温度为500℃~700℃,预热时间4秒~120秒;第二步为相变热处理,相变热处理温度为820℃~920℃,相变加热时间100秒~600秒;急速冷却工序中,钢带30秒内降温到350℃以下。优点在于: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取向硅钢极薄带,有效提高产能,生产的取向硅钢极薄带制备高磁感、低铁损等磁性能。
2021-07-31 57 6.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铁损无取向硅钢薄带,以质量百分比计,其成分包括C≤0.005%,Si:3.5~4.0%,Mn:0.1~0.3%,Als≤0.005%,P≤0.05%,S≤0.005%,Cu≤0.08%,N≤0.003%,Sn:0.04~0.0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所述硅钢薄带中Mn与S的含量比Mn/S≥50,所述硅钢薄带厚度为0.3‑0.4mm。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低铁损无取向硅钢薄带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低铁损无取向硅钢薄带,具有高磁感、低铁损等优良性能,且其制备工艺流程短、容易实现、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节能降耗明显。
2021-12-14 92 6.8

本发明属于硅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硅钢热轧板边部质量的加工方法,包括:连铸、铸坯预变形处理、铸坯加热处理和热轧处理;其中,所述铸坯预变形处理包括:在所述铸坯的温度为500~900℃下,对所述铸坯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壁通过立辊施加压力,直至形变量h为10~50mm;所述铸坯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为1100~1200℃,保温时间为4~6h。本发明提供的改善硅钢热轧板边部质量的加工方法,采用铸坯两侧壁的侧压工艺,有效解决了热轧板边部裂纹的缺陷,提高了边部塑性,提高了成材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0-12-15 64 6.8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