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
CN202110187798.5消除硅钢边部翘皮的方法及硅钢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硅钢边部翘皮的方法及硅钢,包括预处理板坯;加热预处理后的板坯,并控制所述板坯在加热炉的预热段时间不低于40分钟;粗轧板坯,并调整所述板坯侧压的减宽量为成品硅钢宽度的0.8%~1.2%;以及控制侧压立辊的凸缘与所述板坯的边部之间保留间隙。本发明所述的消除硅钢边部翘皮的方法及硅钢,能够显著消除硅钢的边部翘皮,以及在不能完全消除边部翘皮缺陷的情况下,约束翘皮位置发生在距离边部<8mm区域,工艺调整简单易操作,不需要调整现有设备和系统架构,显著提升硅钢表面质量。
CN202011486898.X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无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C:0.002~0.004%,S≤0.003%,Si:1.4~1.7%,Mn:0.7~0.95%,P≤0.03%,Sn:0.015~0.035%,11×([Si]‑1.4%)=14×([Mn]‑0.7%)。所述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中,连铸坯加热温度1120~1150℃,精轧终轧温度为890±15℃,最后一道次精轧的压下量≥30%且最后两道次精轧的总压下量≥50%,卷取温度650±20℃;在酸连轧之前不需要进行常化处理,且所得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佳,表面无瓦楞缺陷,满足低成本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需求。
CN202110670657.9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按照Si0.8~1.1%、Mn0.2~0.4%、不添加Sn和Sb进行炼钢,并制坯;将铸坯加热到1060~1120℃并保温150min以上,而后轧成厚度40~45mm的中间坯,再经精轧、卷取得到厚度为3.00±0.25mm的热轧卷板,精轧开轧温度≤872℃+1000*(11*[Si]‑14*[Mn]+21*[Al]);精轧终轧温度≤820℃,卷取温度≤560℃;常化、酸连轧,得到厚度为0.500±0.005mm的冷硬卷,常化温度850~900℃;成品退火温度820~880℃,退火后经冷却、涂层和精整,得到无取向硅钢。
无取向硅钢热轧边裂的形成原因
利用加热炉模拟、动态再结晶以及热模拟等试验方法以及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等分析观察手段对无取向硅钢边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时间加热使得板坯边部晶粒异常长大,晶界氧化并脱碳,轧制过程中边部温度过低,动态再结晶过程变弱,使得板坯边部延伸性能变差,是导致硅钢边裂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适当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缩短保温时间、提高终轧温度来改善硅钢边裂缺陷。 The behaviors of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and hot ductility,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s to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edge crack.The key causes of cracking was found to be the coarse as-cast microstructure,grain boundary oxidation and decarburization in reheating furnace,as well as reduced temperature at strip edge region during hot rolling process resulting in reduced hot ductility and lack of enough dynamic re...
CN202111077124.6一种高牌号硅钢板的激光焊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牌号硅钢板的激光焊接方法,目的在于改善常化工艺前焊接焊缝和常化工艺后焊接焊缝质量,避免产生焊接缺陷及裂纹,降低连续生产过程中硅钢板的断带率,提高生产效率。所用硅钢板的Si含量为1.75-3.45%,均为质量比,厚度为1.85-2.90mm。本方法的特征在于根据前后两卷高牌号硅钢板的总含Si量(Si1+Si2)和总厚度(h1+h2)调整激光焊接的焊接功率和后加热退火工艺的加热退火功率,实现单面拼接焊。本方法根据钢材总含Si量及总厚度的不同,给出了具体的激光焊接工艺参数。采用该方法,可以改善焊缝显微组织,降低焊缝区域与母材区域的硬度差,减少焊接应力,提高焊缝质量;此外还具有焊接耗能少的优点。
CN202110083111.3一种超低铝无取向硅钢夹杂物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铝无取向硅钢夹杂物控制方法。该钢种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05%,Si:0.25%‑1.50%,Mn:0.15%‑0.55%,P:0.02%‑0.06%,S≤0.005%,Als≤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流程为:KR→BOF→RH→连铸。转炉出钢严格控制下渣量,出钢结束加石灰、渣面脱氧剂调渣;RH脱碳结束后,先加低碳低硫硅铁、金属铝或铝钙铁合金复合脱氧,最后加入金属锰、磷铁进行合金化,然后净循环6‑10min,破空出钢运至连铸浇注。得到钢水中主要为SiO2‑Al2O3系夹杂,避免了生成低熔点SiO2‑MnO系夹杂,轧制延展变长,影响晶粒长大;同时也避免了生成高SiO2组分类酸性夹杂,导致耐材的侵蚀。可显著改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提高无取向硅钢的性能,并提高了钢水浇注性能。
CN202110192619.7用于控制硅钢毛刺状厚度波动的工艺及硅钢片产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硅钢毛刺状厚度波动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连铸坯送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连铸坯入炉温度为400‑680℃,连铸坯在炉时间为185‑220min;将加热后的连铸坯进行热轧,轧辊偏心量为0‑0.025mm,将热轧后的带钢进行卷取;将卷取后的带钢酸洗后进行冷轧,冷轧操作模式由多次阶段升降速模式调整为一次性升降速模式,且在一次性升降速阶段将MN‑AGC增益系数增大;将冷轧后的带钢进行卷取,退火后得到硅钢片成品。本发明所公开的用于控制硅钢毛刺状厚度波动的工艺,该工艺对加热、热轧、卷取及冷轧各工序进行优化协调,能够有效解决硅钢毛刺状厚度波动的问题,实现无取向硅钢全长厚度控制精度的提升,而且无需进行设备和系统改造,容易实现,易于推广。
CN202111301117.X一种高牌号硅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牌号硅钢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所述保护渣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SiO2:40‑45%、CaO:20‑27%、MgO:1.0‑2.5%、Al2O3:1‑3%、Na2O:12‑16%、F:10‑13%、C:1‑3%,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保护渣的二元碱度CaO/SiO2为0.5‑0.6,熔点为950‑1000℃,1300℃下的粘度为0.25‑0.35Pa·s。本发明提供的连铸结晶器保护渣,通过低碱度、低熔点、低粘度的保护渣可有效抑制高牌号硅钢材料在连铸时铸坯表面易出现凹陷和裂纹的现象。
CN202123048227.8一种硅钢前处理铁泥泵反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钢前处理铁泥泵反冲洗装置,包括污泥处理组件,所述污泥处理组件包括置放于污泥池的泵体、与泵体相连的传动轴管、设于传动轴管远离泵体一端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泵体相连的污泥管道,所述污泥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污泥池与排污管路连通;反冲洗组件,所述反冲洗组件包括与污泥管道相连的冲洗管道以及与冲洗管道相连的冲洗水泵,所述冲洗水泵的另一端与自来水供水管路相连;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设于污泥管道与排污管路连接处的第一阀门以及设于冲洗管道与冲洗水泵连接处的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因铁泥堵死管道,所造成的电机过载烧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维修维护成本。
CN202110084766.2一种超低硫硅钢冶炼工艺方法
一种超低硫硅钢冶炼工艺方法,属于炼钢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硫硅钢冶炼工艺方法,主要步骤包括KR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RH真空精炼—连铸保护浇注。在冶炼超低硫硅钢前,铁水包、转炉先处理1‑2炉低硫钢种,清洗设备;KR脱硫采用三次扒渣法,第一次扒除高炉出铁带渣,将铁水S含量脱至目标值后进行第二次扒渣,然后开通铁水包底吹,软吹后进行第三次扒渣,脱S后铁水S≤0.0005%,铁水兑入转炉后,热态下清理铁包结渣;转炉使用硫含量小于35ppm的低硫废钢,且废钢比不超过15%;RH和连铸过程均使用低硫合金及原辅料。本发明可使连铸结晶器钢水中S含量小于15ppm达标率由原来的48.6%左右提高至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