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连铸板坯直送实行边部加热
钢液连铸成板坯,当全断面温度降低到1200℃以下时,直接热送热轧的板坯进行边部加热,然后出坯,保证热轧开始温度在1150℃以上。原来做法是采用高的板坯加热温度,凝固后或开坯后冷却,为使长成较大尺寸的析出物溶解、扩散,须加热到溶解温度以上,故加热时间较长。
实施例:转炉冶炼成表1中钢样2的钢水,连铸成厚250 mm的板坯直送粗轧机,出粗轧机的平均温度为1250℃,坯内最低温度在1200℃ 以上。采用连铸机内部冷却、外部保温,使凝固后的板坯缓冷,对易温降的板坯边部进行短时煤气加热或高频感应加热,保证断面温度不低于1200℃ 。出连铸机后剪切成规定长度。对出连铸机前后产生的缺陷实行热修剪。热轧后的带卷在1150℃退火,酸洗后冷轧到0.30 mm,完成后工序得到优良的磁性:B10=1.94 T,W17/50-1.02 W/kg。
4 实施板坯宽压下
连铸硅钢板坯实施宽压下可减少边裂、提高产量。其要点为:① 板坯在煤气加热炉中加热到900~1250℃ ;② 加热后经60 mm 以上宽压下轧制;③ 宽压下所形成的狗骨状板坯用水平辊轧制消除;④ 消除狗骨状缺陷后的板坯装入电磁感应加热炉加热到1300~1450℃ ;⑤ 高温加热后粗轧及精轧。对以上要点解释为:当从煤气加热炉中抽出的板坯温度超过1 250℃ 时,会增加热轧板的边裂深度,原因是温度越高则晶粒越大,晶界越易产生裂纹;低于900℃ 轧制抗力大,宽压下困难。为此,进行了实验:钢成分为w(C)0.07%、w(Si)3.25%、w(Mn)0.07%、w(P)0.01%、w(S)0.024%、w(A1)0.024%、w(N)0.0090%、w(Cu)0.05%、w(Sn)0.10%,其余为铁;连铸坯250 mm×1200 mm,宽压下100mm,热轧到2.5 mm。结果表明,板坯在煤气加热炉中加热到900~1250℃,边裂深度小于10 mm。
为消除宽压下后板坯狗骨形状而进行水平辊轧制,减薄到100 mm 以下;接着,装入电磁感应加热炉加热到1300~1450℃ 。调研电磁感应加热温度与未溶解硫化锰量的关系。实验表明,硫化锰充分固溶的温度在1300℃ 以上,低于1300℃则磁性不良,高于1450℃则板坯接近熔融温度又会产生很多问题。
实施例1:生产Hi-B钢。其钢成分为:w(C)0.08%、w(Si)3.25%、w(Mn)0.07%、w(P)0.01%、w(S)0.028%、w(A1)0.027%、w(N)0.0090%、w(Cu)0.05%、w(Sn)0.05%,其余为铁,250 mm×1200 mm的连铸硅钢板坯,分别在1000℃ 和1200℃ 的煤气加热炉中加热,宽压下400mm,水平压下从250 mm减薄到200 mm,之后装入加热炉中加热到1400℃,再进行约85 和约80的水平压下,得到厚40 mm 的板料,对这样的板料边部分别加热到990℃和1020℃ ,这时板料中心温度为1300℃ ,最终热轧到2.5 mm,冷轧到0.22mm,完成后工序。热轧边裂、成品磁性及电磁感应加热炉电能消耗状况见表4。
实施例2:生产一般取向硅钢。其钢成分为:w(C)0.044%、w(si)3.0%、w(M n)0.06%、w(P)0.01%、w(S)0.020%、w(A1)0.020%、w(N)0.0040%、w(Cu)0.17%、w(Sn)0.05%,其余为铁;250mm×1200 mm的连铸硅钢板坯按表5所示技术要求热轧,最终生产出0.30 mm产品,结果见表5。
5 结语
一般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都含叫(Si)≥3%,加热温度高、时间长,需抑制剂固溶和析出,发生一系列的热加工和相变过程。
由于钢种的成分、抑制剂类型与计算机管理模式等原始条件不适应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热轧边裂,因此研究新日铁所实施的防止措施可有效减少热轧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