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瑞深入落实改革要求,坚持研究与研发相融并进,持续探索电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动能、产业发展活力、企业治理水平。
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公布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改行动”评价结果,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最高等级“标杆”企业,排名从2023年的第七升至第二。
自2023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标杆以来,国电南瑞紧抓“科改”政策机遇,不断创新改革举措,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创新实力显著增强,改革效益充分凸显。2024年,国电南瑞聚焦“继续办好”“搞活机制”两个命题,围绕“传递压力、增强活力、加大吸引力、提高竞争力”,系统规划改革路线图、任务图,高质量一体化推动落实“科改行动”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科技创新动能、产业发展活力、企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聚焦构建全新科研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国电南瑞坚持研究与研发相融并进,形成了“一个委员会、两个层级、三极架构”的新科研组织体系。该公司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锚定未来科研方向;重组研究院(全重实验室),强化前沿技术瞭望和应用基础研究;整合成立南瑞研发中心,着眼应用技术,提升共性平台支撑能力;优化整合所属各专业公司的研发资源,聚焦专业发展研发核心产品,提高市场引领力。
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电南瑞实施科研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实验室拥有系统保护、电磁兼容等实验平台,近年来在电网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调度自动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依托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电南瑞承担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两项“任务制”项目,并配套创新科研管理模式。该公司明确关键技术指标和目标应用场景,统筹安排研究主体和产业落地主体,配置梯次合理的任务团队,配套制订以价值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两项“任务制”项目均已完成阶段性指标。
“我们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政策高地和协同创新平台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协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国电南瑞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6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全部达到整体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在一项项改革举措的推动下,国电南瑞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依托新科研组织体系,研究院(全重实验室)与国电南瑞所属各专业公司通力合作,全力攻关构网型技术,研制了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等核心产品,并应用于西藏、内蒙古等地的重大项目中。其中,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子构网型技术装备入选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此外,该公司发布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3项,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3项重大技术装备入选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37项科技成果通过权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国电南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优化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厚植人才沃土、打造人才高地。
当前,面对大电网结构与特性日趋复杂的挑战,国电南瑞着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将竞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该公司通过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方式,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发挥专业才能的平台,并逐步形成了高端人才培养与重大课题攻关相互促进的运转机制。
2024年5月,国电南瑞所属南瑞水电公司张榜发布了涵盖水利行业市场拓展、新能源集控及运维、大语言模型在水能优化场景的应用开发、智能监盘提升与推广等多个领域的科研项目。该公司传感器、信息化、监测监控、数智化与可视化等多个专业的研发人员自行组队揭榜,陆续开展了调相机振动保护系统国产化等10项课题的研究。为了确保各项研究有序开展,该公司还配套制订了揭榜项目月度汇报、中期考核、结项验收方案,全流程把控相关课题研究进度,及时协助团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成果顺利落地。目前,“智能监盘提升与推广”课题成果已在仙居、洪屏、绩溪等抽水蓄能项目中应用,预计年内还将在小三峡集控、伊河集控等10余个项目中部署应用。
除了完善的人才选育机制,激励机制改革也是各项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为了让科研人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智慧成果的价值,国电南瑞“因企施策”建立健全多元中长期激励体系。该公司加大科研项目考核与薪酬、激励的挂钩力度,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激励模式,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