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这根弦一刻不能松,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容不得半点马虎!”10月13日,在哈尔滨220千伏惠民变电站秋检现场,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副主任宫雪申在班前会上强调。
220千伏惠民变电站是哈牡高铁牵引站的重要电源点。今年,该站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后,通过光纤实现了实时数据监测与智能调控,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当天,检修团队要对220千伏惠民变电站开展一系列精准“体检”。
▲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220千伏惠民变电站秋检作业现场航拍。(于庆泉)
负责这次“体检”的是一支由5名多技能人员组成的检修小队。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既会高压试验,又掌握化学检测、仪表校验等多项技能,是变电检修中心的“全科医生”。
10时,检修人员携带介质损耗测试仪等检测设备在变电站场地内准备就绪。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检修开始,斗臂车的发动机声、工具的碰撞声响起……
“体检”项目1:介损及电容量测试
这是一项判断绝缘介质是否老化或受潮的关键试验。
班长朴世峰熟练地将专用测试线分别接入电流互感器一次引线及末屏,同时紧盯全自动介损测试屏,密切关注试验电压的稳定数值。
这项试验涉及高压与仪表专业,需两个专业协同配合、精准对接。“全科医生”们对这两个专业都熟悉,测试效率大幅提升。15分钟后,这项“体检”顺利完成,设备状态良好。
“体检”项目2:开关六氟化硫气体微量水分测试
在另一个作业面,年轻员工金童正使用六氟化硫气体综合分析仪,按照标准开展开关六氟化硫气体微量水分测试,师父季东魁在一旁逐项复核、确认。“光强必须达到90勒克斯以上才能开始测试,这是我们‘零缺陷’的要求。”季东魁强调。
这项测试能判断六氟化硫气体是否维持其应有的绝缘、灭弧和化学稳定性,目的是保障设备安全、防止恶性事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0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安全员金童、班长季东魁在秋检作业现场开展开关六氟化硫气体微量水分测试。(王萍)
“体检”项目3:电流互感器油样检测
与此同时,检修专业员工楚瑞元在高空作业车的斗臂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双手已被冻得通红,他仍熟练操作专用取油装置,采集220千伏电流互感器油样。采集完毕后,他将油样送入化验室。
这项“体检”是通过分析电流互感器油样来诊断设备内部状态,以便及时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
▲10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工作负责人楚瑞元在秋检作业现场取电流互感器油样。(王萍)
▲10月13日,黑龙江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班员工化验设备油样。(于庆泉)
最终诊断:数据自动比对生成“体检报告”
“全科医生”不光单兵作战技能过硬,还有一套卓越的“医疗系统”在背后支撑。
“数据已实时上传PMS3.0系统,系统将自动对比历史数据生成诊断报告。”工作负责人刘威铎完成测试后,一边记录一边介绍。
刘威铎口中的PMS3.0系统,是“全科医生”的“医疗系统”——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它可以整合高压试验和化学、仪表数据生成试验报告,实现综合归档与信息共享,并支持多专业联合诊断与隐患趋势宏观分析,为设备状态评价和“零缺陷”入冬提供了更科学、全面的决策支撑。
目前,哈尔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已培养出37名“全科医生”,作业效率提升超40%。在“全科诊断”下,哈尔滨全市130多座变电站的缺陷发现和处置的精准性显著提高。
12时整,当天的一系列“体检”项目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