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国家发改委征求《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编制说明中提到,第二章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章节中,新增水淹厂房判定条款新增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判定条款新增地电力建设工程和检修(含技术改造)项目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区域判定条款,新增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合规性判定条款等。

规定明确电网或电力设备设施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330千伏以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策略表或定值单未根据电网变化进行必要的整定、调整,或现场执行与电网调度机构正式下发的策略表或定值单不一致;

(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330千伏以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未采用双重化以上配置;220千伏以上电厂涉网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直流电源、通信通道、路由等不满足冗余配置要求;

(三)单机容量100兆瓦以上火电、核电机组,40兆瓦以上水电机组的励磁系统未按要求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功能,或同步发电机机组并网运行时电力系统稳定器未按照规程规定要求投入运行;

(四)并入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单机容量200兆瓦以上发电机组未按要求开展进相试验;

(五)并入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具备国家标准规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高电压穿越能力、电压控制能力、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和频率运行适应性,或未按电力调度机构要求将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投入运行,或未按国家标准要求完成并网试验;

(六)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以上变压器(换流变)监测的乙炔含量达到5微升/升或周增量超过2微升/升,或氢气含量超过450微升/升,或总烃含量超过450微升/升;

(七)500千伏以上变电站(换流站)变压器基础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3L;支撑式硬母线或隔离开关支架基础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2L;钢构架基础沉降量超过150毫米,或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3L;GIS设备基础沉降量超过200毫米,或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2L(L为基础对应方向的长度);

(八)110千伏以上变电站开关、刀闸、接地类设备竣工图纸与实际不一致或安装位置错误;

(九)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以上架空线路全高50米以上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 10‰,或全高50米以下的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15‰;±660千伏或750千伏线路全高50米以上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15‰,或全高50米以下的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20‰;

(十)纳入国家层面管控的重要输电通道内存在可能引发通道线路全停的山火易燃物(松树、杉树等油性植物)、施工外破(保护区内爆破),且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原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电力重

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

(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加强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及排查治理,防范遏制电力事故发生,我们组织修订了《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形成《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28日。请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cn)首页“互动交流”板块,进入“意见征求”专栏,提出意见建议并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附件:1.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

2.《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编制说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5年9月29日

原文如下:

附件1

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力重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隐患)判定及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范遏制电力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监管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电力重大事故隐患是指电力企业因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缺失、失效或者弱化,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场所或者作业环境的其他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电力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排查治理及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地方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企业依据本规定对重大隐患进行判定。电力企业承担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按照本规定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负重大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责任,按照本规定对电力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监督管理。

第二章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第五条 电网或电力设备设施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330千伏以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策略表或定值单未根据电网变化进行必要的整定、调整,或现场执行与电网调度机构正式下发的策略表或定值单不一致;

(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330千伏以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未采用双重化以上配置;220千伏以上电厂涉网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直流电源、通信通道、路由等不满足冗余配置要求;

(三)单机容量100兆瓦以上火电、核电机组,40兆瓦以上水电机组的励磁系统未按要求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功能,或同步发电机机组并网运行时电力系统稳定器未按照规程规定要求投入运行;

(四)并入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单机容量200兆瓦以上发电机组未按要求开展进相试验;

(五)并入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风电场、光伏电站、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具备国家标准规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高电压穿越能力、电压控制能力、动态无功支撑能力和频率运行适应性,或未按电力调度机构要求将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投入运行,或未按国家标准要求完成并网试验;

(六)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以上变压器(换流变)监测的乙炔含量达到5微升/升或周增量超过2微升/升,或氢气含量超过450微升/升,或总烃含量超过450微升/升;

(七)500千伏以上变电站(换流站)变压器基础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3L;支撑式硬母线或隔离开关支架基础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2L;钢构架基础沉降量超过150毫米,或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3L;GIS设备基础沉降量超过200毫米,或沉降差或倾斜超过0.002L(L为基础对应方向的长度);

(八)110千伏以上变电站开关、刀闸、接地类设备竣工图纸与实际不一致或安装位置错误;

(九)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以上架空线路全高50米以上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 10‰,或全高50米以下的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15‰;±660千伏或750千伏线路全高50米以上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15‰,或全高50米以下的杆塔塔身倾斜度超过20‰;

(十)纳入国家层面管控的重要输电通道内存在可能引发通道线路全停的山火易燃物(松树、杉树等油性植物)、施工外破(保护区内爆破),且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第六条 覆盖一个以上地级行政区的电力监控系统和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并网厂站电力监控系统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生产控制区与管理信息区、安全接入区之间的联接处未部署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二)生产控制区与电力监控专用网络的广域网之间的联接处未部署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加密认证网关;

(三)生产控制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非法连通(包括跨区直联、连接互联网等)。

第七条 单套容量200兆瓦以上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单机容量300兆瓦以上的燃煤、光热发电机组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拟启动的汽轮机调节部套(含主、调节汽阀)卡涩,或进入同一汽缸串联布置的主、调节汽阀严密性均不合格,或超速保护试验未按规定执行或结果不合格;

(二)未制定处置汽轮机组转速飞升的应急措施,或制定了应急措施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三)临近控制室、主要通道、日常作业场所的高温高压汽水系统在调试、运行中泄漏时进行带压堵漏或未采取有效隔离或未采取停运措施;

(四)发电机组轴系支撑和旋转部件金属材质不合格或未按规定开展金属检验;

(五)燃煤锅炉烟风道、除尘器、脱硫吸收塔、脱硝催化剂装置、渣仓、粉仓料斗(含灰斗)、输煤栈桥等重点设备设施的钢结构、支吊架、承重焊接部位总体强度不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第八条 国家能源局监督管理范围内的水电站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厂房未进行防洪设计或防洪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

(二)主厂房最底层廊道未设置防水淹厂房报警系统;

(三)中控室不能通过硬布线回路或其他可靠方式直接控制机组停机、关闭事故闸门和压力钢管主阀门;

(四)厂房渗漏、检修排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五)工程边坡、输水发电建筑物及其他工程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机电设备等存在严重质量缺陷带病运行,经评估可能导致崩塌滑坡等严重后果的情形。

第九条 国家能源局监督管理范围内的水电站大坝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水电站大坝未办理安全注册登记;

(二)水库未经蓄水验收即投入使用或擅自抬高汛限水位和正常蓄水位;

(三)大坝存在防洪能力不足,大坝整体稳定性不足,坝体贯穿性裂缝,坝体、坝基、坝肩渗漏或者渗透稳定性不足,泄洪消能建筑物损坏或淤堵,泄水闸门、启闭机无法安全运行,枢纽区地质灾害等问题,经过分析论证,需要尽最大可能降低水库水位的情形;

(四)泄洪工作闸门操作电源不能正常工作且无可靠应急电源。

第十条 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大坝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贮灰场未按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二)贮灰场安全等级评定为险情贮灰场;

(三)贮灰场坝体有裂缝、滑坡征兆等严重异常情况且未采取处理措施;

(四)在贮灰场安全管理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取土等危及贮灰场安全的作业。

第十一条 电力建设工程、电力检修(含技术改造)项目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未经论证的情况下压缩合同约定工期,或论证后应采取的措施未落实;

(二)电力建设工程、检修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

(三)无资质或超资质、超经营范围承揽电力建设工程、电力检修项目;

(四)电力建设工程中符合《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 10096)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开展编制、审核、批准、专家论证、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存在严重缺陷或方案规定的重要安全保障措未落实;

(五)施工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对电力建设工程的主体工程进行依法实施的劳务分包之外的其他形式的施工分包;

(六)开展爆破、动火、吊装起重、临时用电、有限空间、临近带电体、深基坑工程作业等危险作业未履行审批手续或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七)在人员密集或易燃易爆场所进行动火作业,作业人员未取得相应特种作业资格;

(八)电力建设工程征地红线内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以及电力检修项目(含技改项目)的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在滑坡、坍塌、山洪、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

第十二条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建设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或未开展质量监督,或未按规定取得质量监督并网意见书;

(二)电力建设工程因质量问题未通过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

(三)勘察、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勘察、设计深度要求编制勘察、设计文件,或者重大设计变更未按规定履行变更程序;

(四)施工单位在主要建(构)筑物的基础、主体结构、主要设备、承重构件等关键部位施工中偷工减料,或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出现的下列任一项情形判定为一项重大隐患:

(一)未按照国家规定足额提取,实际使用的安全生产费用不足年度应计提金额60%且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和提交书面说明,安全生产费用的支出发生了电力生产与供应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支出负面清单所列范围的费用;

(二)上岗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关键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五)未按规定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未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

第十四条 除第五条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外,其他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电力安全隐患,判定为重大隐患。

第三章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五条 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六条 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职责范围、防控责任;

(二)重大隐患排查事项、具体内容和排查周期;

(三)重大隐患的治理流程;

(四)重大隐患治理结果评估;

(五)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培训;

(六)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七)资金、人员和设备设施保障。

第十七条 电力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重大隐患,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当进行登记。登记信息应当包括排查对象、时间、人员、隐患具体描述等内容,经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后妥善保存,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 电力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隐患报告制度,发现重大隐患应向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报告,涉及水电站大坝安全的重大隐患应同时报送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重大隐患信息报告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危害程度和治理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计划等(详见附件)。

第十九条 重大隐患涉及相邻地区、单位或社会公众安全的,电力企业应当及时通知相邻地区、单位,并报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现场进行必要的隔离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条 电力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隐患管理台账,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落实治理责任、治理资金、治理措施和治理期限,限期整改到位。在重大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安全,必要时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涉及其他单位的,电力企业应当协调相关单位及时治理,存在困难的应当报告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十一条 在重大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电力企业应当将该工程或项目停产停业,或停止运行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设施,撤离人员,并及时向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电力企业应当组织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报告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涉及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的,应同时报告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

第二十三条 电力企业治理完成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检查发现并责令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隐患,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检查单位要求的,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或使用。

第二十四条 电力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 电力企业应当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从业人员予以相应处理。

第二十六条 电力企业应当对事故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隐患,从规划设计、物资采购、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各环节分析隐患成因,从管理和技术上制定落实治理防范措施。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以及地方电力管理部门、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检查发现或企业报送的重大隐患情况(详见附件),于10个工作日内逐级报送至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可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整改难度大、整改时间长或者外部因素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重大隐患治理进行督办,国家能源局认为有必要的,可直接督办。督办可采用督办通知单的方式,内容主要包括:督办名称、督办事项、整改和过程防控要求、办理期限、督办解除程序和方式。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重大隐患或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报告或举报。

第二十九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定期统计分析电力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将重大隐患纳入相关信息系统管理。

第三十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或限期排除;重大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或者未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电力企业未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电力企业未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者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报告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电力企业未采取措施消除重大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电力企业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电力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吊销其有关证照,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情节严重的,终身不得担任电力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一)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一百八十日内三次或者一年内四次受到本规定行政处罚的;

(二)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

(三)拒不执行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作出的停产停业整顿决定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中所称电力企业是指以从事发电、输电、供电生产和电力建设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25年12月31日起施行。

image.png

附件2

《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编制说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加强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及排查治理,防范遏制电力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务院安委会有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制必要性

一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的需要。2021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关行业、领域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国家能源局作为负有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电力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二是落实国务院安委会有关部署的需要。张国清副总理在2025年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上强调,“有关部门要下功夫,推动将这些标准上升为部门规章或强制性国家标准,真正成为硬杠杠”。《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要求,对于以试行、暂行办法等文件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积极总结提升为部门规章、强制性国家标准等,增强权威性。此外,国务院安委办指出电力行业排查的重大隐患数量偏少、《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2022年版判定标准)中存在电力建设施工领域条款覆盖面不全等问题,需要通过补充条款、细化量化判定标准进行完善。

三是深刻汲取事故教训适应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力系统部分关键节点不够坚强、电力建设施工规模长期维持高位、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摊薄系统稳定裕度等风险凸显,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复杂,青海玉树停电、四川关州水淹厂房等事故反映出的系列重大隐患,需要通过及时完善判定标准予以纳入。

二、编制过程及征求意见情况

编制工作于2024年5月启动。依据《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原计划于2025年底前将2022年版判定标准升级为局规范性文件,按照该计划于2025年初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2025年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张国清副总理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安委会有关要求,决定改为发改委令形式出台。沟通过程中,局法改司、委法规司认为判定标准的内容过于单薄,且有关法律明确以“标准”命名的文件不能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其建议加入相关责任分工、排查治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条款。按照其意见,整合了2022年我局出台的《电力安全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规定》相关内容等,重新命名为《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治理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于2025年8月书面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全国电力安委会企业成员单位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阶段,共收到意见102条,其中采纳、基本采纳或部分采纳79条,采纳率77%;未采纳23条,主要集中在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负重大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责任的相关表述。一些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认为其无电力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应承担或仅配合派出机构开展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我们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因此,公开征求意见稿中相关条款表述为“第四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地方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企业依据本规定对重大隐患进行判定。电力企业承担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按照本规定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负重大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责任,按照本规定对电力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监督管理”“第二十七条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大坝安全监察中心,以及地方电力管理部门、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检查发现或企业报送的重大隐患情况,于10个工作日内逐级报送至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可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对整改难度大、整改时间长或者外部因素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重大隐患治理进行督办……”“第三十条 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或限期排除……”。

三、编制总体思路

由于2022年出台的《电力安全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规定》施行以来效果良好,我们将编制工作聚焦于完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相关内容,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把可导致严重后果作为重大隐患判定核心判据。系统梳理近年来电力事故特征和安全生产暴露的薄弱环节,将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隐患尽可能纳入重大隐患范围。如,近年来汽轮机超速断轴、断叶片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将相关隐患列入重大隐患范围。

二是量化判定标准表述增强可操作性。通过引入阈值标准、参数范围等量化指标,使判定要素更加具体、明确,便于单位和个人更加精准开展重大隐患排查。尤其是,针对国务院安委办指出的建设施工、水电站大坝两方面的条款进行细化完善,增强覆盖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与行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相匹配。一方面,相对化工、交通等领域重大事故多发行业,近年来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相对平稳,且考虑到50多个部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条数大部分在20条以内,电力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条数不宜过多;另一方面,依据2022年版判定标准,2年多来共排查出101个重大隐患,国务院安委办指出电力行业排查数量较少,也需要适度扩大覆盖范围。综上两方面因素考虑,我们考虑合理适度扩大判定标准覆盖范围,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初步评估,预计每年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在200~1000条,可匹配当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四、主要内容说明

《规定》分为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主要介绍了规定编制的目的、依据,参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电力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企业的责任分工。

第二章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由2022年版判定标准的8条(具体含约20种重大隐患情形)增至10条(具体含约50项重大隐患情形)。新增水淹厂房判定条款,鉴于2022年发生关州水电站水淹厂房较大事故,且水淹厂房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综合电力企业意见将其列入;新增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判定条款,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79号令)第八章规定将其列入;新增地电力建设工程和检修(含技术改造)项目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区域判定条款,依据《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 188-2009)第4.1.1条“临时建筑不应建造在易发生滑坡、切塌、泥石流、山洪等危险地段和低洼积水区域”将其纳入;新增特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合规性判定条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规定将其纳入;补充完善细化其他条款,如,针对2023年发生的莱州发电厂设备事故,增加了汽轮机调节部套卡涩等判定要素。需要说明的是,本章第十一条中“电力建设工程的主体工程”将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正在组织制定的行业技术标准予以明确。第十四条中“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可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重大事故及以上等级相关规定判定。

第三章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该部分在《电力安全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要对电力企业排查治理重大隐患的主体责任进行细化,对重大隐患排查、上报、警示、治理、评估、复产复工、奖惩、防范措施制定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

第四章监督管理。该部分基本与《电力安全隐患治理监督管理规定》相关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对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包括重大隐患督办、社会监督、信息化管理、责令停产等条款。此外,鉴于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将其增加为发现重大隐患并报送国家能源局的单位。

第五章法律责任。该部分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就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不到位的若干情形,提出了明确的问责、处罚措施。

第六章附则。该部分对文中数值范围、“电力企业”进行了解释。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887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