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在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的1000千伏南荆二线532号铁塔下方,一架黑色运载无人机缓缓升空,吊挂着重达44千克的双摆防舞器,飞向距地面70米左右的高空。一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防舞治理作业正在这里进行。
1000千伏南荆二线是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核心通道。9月6~12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荆门运维分部组织国家电网湖北电力(超高压复奉锦苏)共产党员服务队对该线路526~532号塔区段开展防舞治理作业。该区段位于丘陵地带,线路最大档距超过600米,在极端大风天气或冬季覆冰环境下易出现导线舞动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相间短路。为此,党员服务队需要在该区段更换回转式间隔棒150余个、加装双摆防舞器165套,从结构层面抑制导线舞动。经过前期分析研判和现场勘查,党员服务队队员发现该区段线下多为农田、水塘,若作业时沿用传统的人力吊运方式,不仅对地形适应性差,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于是决定在不具备人力吊运条件的区段采用无人机“空投”设备的方式开展线路防舞治理。
11日7时30分,党员服务队10名队员到达作业现场。现场工作负责人李如国交代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明确人员分工。“风速2级,湿度65%,符合作业条件。地面人员检查吊钩安全,无人机飞手准备开展起吊作业!”8时10分,待一切准备就绪,李如国发出作业指令。地面两名队员将双摆防舞器牢固绑扎在无人机吊索吊钩上后,无人机飞手孙忠慧操控运载无人机平稳升空。该机型具备双电池备份和超视距飞行能力,最大载荷可达80千克。借助机载高清影像图传系统,孙忠慧实时监控运载无人机吊运状态,并与高空作业人员协同微调落点。
“设备已到达,准备投放!”孙忠慧通过对讲机向已在导线上待命的高空作业人员裴飞、向军说。两人精准接住了绑扎在无人机吊索吊钩上的双摆防舞器并做好保护,然后把之前拆下的旧回转式间隔棒绑扎到无人机吊索吊钩上。孙忠慧操作运载无人机安全运返地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全程不到3分钟,与人力吊运方式相比效率提升了数倍。随后,裴飞和向军打开工具包,取出扳手,相互配合依次安装固定好双摆防舞器上面的8个臂爪。
“以往这类作业需要8到10名地面人员牵拉绳索吊运设备,协调困难、耗时长,还存在设备磕碰的风险。”李如国说,“现在仅需1名无人机飞手操作、两名地面人员配合,设备就能直达点位,安全隐患大幅降低。”
在此次1000千伏南荆二线526~532号塔区段防舞治理作业中,党员服务队应用无人机“空投”设备的方式完成84套双摆防舞器和96个回转式间隔棒的安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