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110千伏象山站传输新网B设备成功接入网管系统,广东电网保底通信网建设(二期)工程惠州域组网项目进入收官阶段。南网广东惠州供电局不仅在南网范围内率先建成35千伏及以上站点全覆盖的保底通信网络,更以全网规模最大的跨品牌设备混合组网实践,为广东电网打造“自主可控、永不中断”通信网贡献惠州力量。
先行先试
筑起自主可控“护城河”
保底通信网络是保障电力核心业务可靠运行、防控安全风险的底线。惠州二期工程辐射一期未达站点,投产后形成全自主可控的完整保底通信网。
面对全球芯片供应“卡脖子”风险,惠州供电局科学规划,在一期基础上高效推进建设:新建5套一期设备、扩建51套设备板卡、部署142套二期设备,通过三级攻坚率先实现全覆盖,达成从核心芯片到管理系统100%国产化。搭建的传输网络“双平面ASON化”架构,为抵御电网运行风险筑牢通信基础。
“象山站业务割接完成,我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通信设备检修二班班长练刚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轻快,“要在确保电网业务‘零感知’的前提下,完成近两百个站点的板卡扩建、设备安装及联调上线,难度不小。我们多次勘查,精心组织每一环,就是要确保工程‘零差错’‘零闪失’!”
破局而立
打造混网融合“样板间”
长期以来,不同品牌通信设备间存在协议差异、管理接口不统一、互通性差等难题,制约网络灵活性、可靠性与运维效率。尤其在对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电力通信中,实现多品牌设备融合组网,挑战巨大。
“光路通了!”现场技术人员刚在屏柜台前舒展眉头,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业务端口出现大量误码!”在跨品牌设备业务割接的工作现场,技术人员焦急地与通信调度人员进行沟通。经过多轮排查终于找到症结:华为设备与中兴设备的时隙算法存在差异,跨设备传输数据时出现时隙错位。
彼时,行业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不能让算法差异卡了脖子!”主网通信技术专责兼调控中心第三党支部书记李树青一拍桌子,当即牵头联合厂商技术人员成立专项攻关组。大家围着设备反复测试不同参数组合,经过近一周攻坚,成功建立算法转换机制,当屏幕上的误码率归零时,现场所有人都忍不住鼓掌欢呼。
为持续降低跨品牌设备兼容问题对业务的影响,惠州供电局乘胜追击,组织队伍潜心研究各品牌设备技术手册,逐一测试设备通信接口,制定精细化互通策略,创新攻克跨品牌设备组网在协议互通、业务协同、智能运维等方面的重大技术难关。最终建成全网规模最大的多品牌设备混合组网保底通信网络,为行业破解跨品牌组网困局提供“惠州经验”。
党建引领
锻造攻坚克难“先锋队”
保底通信网二期惠州工程建设规模宏大,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技术协调难度大等挑战,惠州供电局充组织党员骨干带头编制设备验收手册,严控设备入网质量。
针对混合组网涉及的多家设备厂商协调难题,惠州供电局还充分利用支部联建,组织“保底网建设党建联建协调会”。会上,大家打破厂商间的技术壁垒,坦诚交流、共享技术思路;会后,党员骨干带头跟进问题,确保事事有回音。
随着传输新网B完成全域覆盖,惠州电网正式进入“双脑护航”时代。如今,一张覆盖全域、坚不可摧的保底通信网与现有网络协同发力,为电网通信装上了“双保险”,稳稳筑牢了电网“永不中断、自主可控”的通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