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密集发布“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文件。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这是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相关要求的落实。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目前,能源电力行业的人工智能在应用赋能、技术攻关、要素保障、生态合作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计算、调度决策等核心场景中的融合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依赖数据统计,在工业领域应用中面临物理规律难适配、输出可靠性难保障等难题,导致人工智能技术供给与应用需求错配。
因此,需要持续开展电力与人工智能交叉前沿与基础理论研究,打造具有可靠推理与规划能力的大模型,尽可能缩小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与电力系统应用需求之间的错配程度。仅靠能源电力企业难以解决此类交叉前沿的基础性攻关难题。能源电力企业、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分别在电力系统理论实践、人工智能前沿理论、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需要建立能够激发各方积极性的合作激励机制。能源电力企业作为核心需求方具有天然的主动性,关键在于充分激发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参与交叉前沿研究的积极性。
能源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开放应用场景、数据与平台资源,争取设立国家级重大项目,联合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组建能源电力人工智能交叉前沿攻关联盟,重点推进基于电力系统运行物理机理与数据融合的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究,驱动能源电力人工智能交叉前沿取得突破。这不仅将帮助能源电力企业突破人工智能深化应用的技术瓶颈,也可为科研机构探索科学前沿提供必要环境和丰富资源,为科技企业研发工业级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抓手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