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覆盖输电、配电全电压等级电网的雷击故障定位体系建成。该系统可将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运维效率提升1倍,雷击停电时间缩短50%,推动我国电网防灾减灾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江苏地处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更是雷暴“重点关照区”。江苏电网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之一,全省共计近37万公里各类电网线路,点多面广。遭受雷击后查找难度大,以往电网线路一旦遭受雷击,只能靠人工整线排查,费时又费力,还耽误抢修……
1996年,国网江苏电力开始攻关雷电监测技术;2016年上线江苏电网雷电风险监测系统;2023年,在全国率先建成新一代输电雷电监测网络,22个探测站+34个预警站 +2台雷达,覆盖11.28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雷击故障定位,从“几十公里范围”精准缩小到“单基杆塔”。
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国网江苏电力以雷电监测为基石,融合多源气象信息,打造了电力气象微应用,实现对雷电、强对流、台风、洪涝等7种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与防治,把“变化莫测”的天气变成了“可控可防”的数据。
在成熟的输电雷电监测技术基础上,国网江苏电力进一步将数据共享至配电网。但配电网像“毛细血管网”,分支多、信号弱、易干扰,江苏电网采用“AI+大数据”技术,整合雷电监测、停电数据、线路参数等自研雷电监测分析系统,打通了用户侧“最后一公里”。实现了,25.3万公里配电线路可“靶向排查”,时间从“小时级”,压缩到“分钟级”;其次不仅能自动区分城市、农村环境,还能标注杆塔历史雷击记录,就像给每基杆塔办了“雷电身份证”;再者,系统还能化身避雷器“体检大师”,分析避雷器动作频次,指导防雷布设。
此外,系统还基于气象数据生成了雷电高发区域热力图。“天气预报+雷电地图”二合一,实现对重点区域动态监测。试运行以来,系统已分析超20000次雷电活动,精准捕捉50余起雷击故障,准确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