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张垣好“风光”,添绿京津冀

立秋之后,暑热渐退,来河北省张北县旅游的游客多了起来,他们很多都住在德胜村的电气化民宿。这两天,德胜村村民徐海成格外忙碌。“10年前,我们从贫瘠土地里‘刨食’;现在,我们在美丽乡村里‘掘金’。”他喜笑颜开地说。

德胜村位于张北县县城往东10千米处,东临塞纳都自然景区,南接草原天路,东北与太子湖、黄花滩景区毗邻。德胜村虽有优质旅游资源,但10年前却以农业种植为主,村民收入水平不高,一度被称为“坝上穷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在“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德胜村结合自身实际,致富路越走越宽。

德胜村海拔高,干旱少雨,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可达3000小时以上。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村民们将产不出多少粮食的旱地进行统一流转,发展光伏产业,先后建成100千瓦和400千瓦容量的两座光伏电站。

2017年1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北县,踏着皑皑白雪进入小二台镇德胜村。在400千瓦村级电站旁,习近平总书记察看设备安装运行状态,详细了解电站如何发挥惠农扶贫作用。得知电站投入运营后,并网发电收入能让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希望把这种切实可行的事抓紧做起来。

“建光伏电站,可以把电卖给国家电网。电站能稳定运行20年,再加上相应政策,算下来,运营收益将远超投资。”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介绍。

如今,德胜村的光伏电站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铁杆庄稼”。据统计,光伏电站投运以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60多万元。昔日的贫瘠土地变出了“宝”,长出了“收益”。

德胜村大力发展民宿,吃上了“旅游饭”。村里的民宿采用电气化设备和智能家居设计,以电能作为主要终端能源。电气化民宿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2024年,我们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民宿旅游,建成305套高标准民房,打造40多栋民宿小院,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直接收益超60万元。”叶润兵说。

供电员工定期上门服务,为民宿安全可靠用电保驾护航。“民宿电气化改造后,我们定期进行用电检查,提供配套服务。”张北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许雪军说。

“坝上穷村”焕然一新。如今,白墙青瓦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街道整洁宽阔,广场、花坛等造型别致美观……产业强、农民富,德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从德胜村的发展成效,可以看见张家口地区蹚出的绿色发展之路。

张家口东邻首都,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平原。“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阳光倒是强,光晒石头不长粮”,张家口地区的风大和光照强的特点被这两句谚语具象化。然而,这样的情景早已成为记忆,如今这里随处可见巨大风机和光伏板。张家口地区已从“低头耕地”转向“抬头牧风”,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

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示范区规划范围以张家口全境为核心区域,辐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年,张家口地区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明确为新型电力系统地区级示范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新型电力系统地区级示范区为依托,面向冀北电网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行动,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风光资源持续开发,张家口地区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大幅攀升。截至6月底,张家口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4378.5万千瓦,占地区发电装机总量的88.44%。

目前,张家口地区已建成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以及一批500千伏输电通道和220千伏汇集工程,初步建成“交流为主、直流为辅”的交直流电网融合发展的骨干网架。

依托这张坚强电网,生活在张垣大地上的居民实现了清洁取暖,大数据产业用上了充足的绿电,多种储能技术应用示范促进绿电高效利用消纳……10年来,张家口地区的用能格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绿的底色越来越鲜明。

张家口地区绿电不仅就地消纳,还外送到北京和雄安新区。截至目前,张北柔直工程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462亿千瓦时,约等于136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张北—雄安特高压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输送绿电超84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937万吨。

近年来,国网冀北电力先后建成投产1000千伏张北—胜利交流工程等特高压工程,张家口白土窑等500千伏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构建起以特高压为支撑、交直流深度融合的新能源电力外送体系,推动张家口地区新能源电量在更大范围消纳,持续助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8623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