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安全运行满5周年。这条横跨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的“电力高速公路”,已累计输送清洁水电超113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32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700万吨。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涌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五年间,昆柳龙直流设备可用系数始终保持在99.6%以上,较同类工程提升1.2个百分点,创下连续50个月零非计划停运的行业高纪录。
“十四五”以来,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昆柳龙直流工程创下19项世界第一的高度上,推动从装备到零部件再到原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拓展特高压柔直装备国产化版图,将直流输电技术打造成为“中国名片”,为超大规模超远距离新能源送出做足技术储备,彰显了南方电网公司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创新实践。
我国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曾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前关键设备被国外垄断,采购成本高还怕‘断供’,现在昆柳龙直流工程17项国产首台(套)设备稳定运行,我们彻底挺直了腰杆。”南网超高压公司创新部高级经理黄志雄说。
昆柳龙直流工程是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其800万千瓦的输电容量、1452千米的输电距离,重新定义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极限,被业界誉为“电力系统新的里程碑”。
依托该工程研发的共性技术,已推广至10余个新能源送出及电网互联项目,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西部风、光等大规模新能源远距离输送提供了“最优解”。如今,国际上多个国家正论证采用该技术输送新能源,中国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已成为国际能源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800千伏柔性直流穿墙套管到特高压直流高速开关,从大容量换流变压器到量子电流传感器,南网超高压公司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结出硕果。这些“中国造”设备不仅撑起了昆柳龙直流的“筋骨”,更让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跨越。
“不仅要实现国产化,还要比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更优。”南网超高压公司坚持发挥直流输电领域示范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在科技创新方面部署实施了23项重点任务、68项重点项目、11项示范工程,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云南昆明昆北换流站,智能巡视覆盖率达95%。南网超高压公司昆明局仅需3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4座换流站的日常运维。无人机巡检、智能传感器监测、在线分析平台预警……这套“智慧组合拳”让设备缺陷识别更精准,倒闸操作效率提升超50%。
科技创新不仅让南网超高压公司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通过“揭榜挂帅”给攻关团队压担子、让攻关成员挑大梁等方式,还加速了人才培养,助力公司提前完成“超越2025”高层次人才发展目标。其中,13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17人次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或取得省部级人才荣誉,获首届“国家工程师奖”团队等重大人才荣誉表彰,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南网超高压公司创新与数字化部总经理夏谷林说,“取得的成绩不仅是数据的变化,更是我们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和引领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