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社会责任报告》挂网,国家电网2024年履责数据和2025年履责承诺披露。
北极星电力网将关键内容整理如下:
01 经营发展整体数据
202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6亿元,达成营业收入3.95万亿元;全年售电量6.24万亿千瓦时,市场化交易电量5.02万亿千瓦时;并网发电装机容量26.3亿千瓦,其中风光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11.4亿千瓦;累计建成特高压工程“22交16直”38项,跨区跨省输电能力3.4亿千瓦,建成全球技术水平最高、配置资源能力最强、并网装机规模最大、安全运行时间最长的交直流混联特大型电网。
02 保供能力
投运保供重点工程404项、配电网抗冰改造提升工程6161项,拦截网络攻击5.05亿次,成功应对长时极端高温、最大负荷增加近1亿千瓦等严峻挑战,解决配电网抗灾脆弱性问题,消除县域联系薄弱等网架结构短板。
03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服务“双碳”目标,积极推进能效公共服务,助力用户节能降碳,服务公共机构3.4万户、工业企业1.3万家;深化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应用,最大监测负荷规模8.3亿千瓦;在20个省市试点建成车网互动(V2G)充电桩1535个;支持和服务虚拟电厂发展,推动累计建成项目169个,聚合可调节资源容量1553万千瓦;加快公司自身绿色电力消费,推进电网绿色建设运维,强化绿色供应链建设,公司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分别下降16.4%、15.3%。
加强重点电网工程建设,落实全力推进特高压高质量建设的指导意见 :“一交两直”获得核准,“三交九直”完成公司前期任务,“5+5”直流工程全部启动预可研;开工陕北—安徽、甘肃—浙江等工程,克服甘孜“6+4”同停、西藏高海拔等困难挑战,高质量投产川渝、张北—胜利特高压和拉萨、巴林—奈曼—阜新500 千伏输变电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环网;与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快藏粤直流、“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特高压外送工程建设。
加强配电网建设,完成配电网投资2564亿元,完成农网巩固提升工程12.2万项,着力解决县域联系薄弱电网、多级串供、单线站等问题。
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落实国家“人工智能 +”行动,发布光明电力大模型;建成动态电网一张图,全网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9%,有力促进了故障精准研判和精准抢修;开展统建项目全量复核,功能需求核减三分之一;建成全国及省级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经营区三批大基地项目累计并网容量1.06亿千瓦;加快低压分布式光伏柔性改造,实现功率柔性可调238万户;全年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新增2.7亿千瓦,同比增长16.5%;风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19.3%,利用率96.1%;开工抽水蓄能电站5座,建成投运抽水蓄能机组23台,在运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056万千瓦;经营区新型储能达到5876万千瓦。
04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600亿元,农网电压合格率99.831%,农网供电可靠率99.915%;捐赠帮扶项目预计年产值4765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100余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1亿元。
05 深化改革创新
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国家电网公司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在我国电力史上首次实现省间、省内现货协同连续运行,综合运用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交易品种,创新交易形式、完善交易机制,推动绿电绿证交易,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22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已开展试运行,逐步实现现货市场全覆盖。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重组整合中国电科院和国网智研院,组建国网工研院、西南电研院,全面加强省级电科院科研能力建设。
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年投入研发经费398.7亿元,同比增长2.7%。
实施“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建成发布电力行业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光明大模型。
06 强化产业引领
打造绿色数智供应链,对内深化国网绿链建设,建成万亿级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平台,节约采购资金777.83亿元;对外构建4个维度、22个方面国家电网现代物流绩效指标体系,引领电力物流生态圈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07 不断增强优质供给
综合供电可靠率达到99.924%,提升0.0129个百分点;电压合格率达到99.870%,提升0.009个百分点;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同比下降14.2%;全年客户投诉数量同比下降21.07%。
08 服务民生事业
2024年面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为稳定就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09 2025年履责承诺
承诺2025年电网投资超6500亿元。
摘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社会责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