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夏季用电“尖峰时刻”,国家电网应对有策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新高。其中,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极端和连续高温天气及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是公司每年都要打好的一场“硬仗”。陆续投运的重点电网工程、不断提升的互济能力、日益完善的应急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做好电力保供的底气。炎炎夏日,各地电网企业多措并举保安全、保供应、保民生,全力打赢这场关乎经济发展、关乎民生福祉的电力保供攻坚战。

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投运

电力供应再添保障

7月2日,浙江宁波气温高达36摄氏度,宁波科艺绿色皮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行平稳,秩序井然。“这段时间,我们每天的毛绒产量达到180吨,日用电量约为20万千瓦时。”该企业负责人王松平说。宁波科艺绿色皮草集团有限公司所在的前湾新区是宁波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针对当地产业集中、用电需求大等特点,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于5月中旬建成500千伏杭湾输变电工程,新增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进一步提升前湾新区及周边地区供电能力,缓解夏季供电压力。

供电压力还来自夏季骤增的降温负荷。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沈绍斐介绍,据测算,今夏用电高峰期,浙江空调等降温负荷约占用电总负荷的40%。全省19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的投运,为浙江电网平稳度夏提供了更多保障。

浙江面临的挑战在全国范围具有普遍性。据中国气象局预测,7月4日至10日,黄淮、江汉、江南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预计华东、华中地区电力负荷还将不断攀升,带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增长。

应对高温大负荷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进一步强健电网“筋骨”,提升供电能力。截至6月30日,公司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新增变电容量5006万千伏安,提升供电能力超过3000万千瓦。

在经济大省、用电大省江苏,无锡望亭至太科22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改造后,输电容量从36万千瓦提升至72万千瓦,进一步支撑江苏南部创新产业集聚区用电;在水电大省四川,巴拉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可将74.6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和光伏发电装机接入四川电网,提升电力保供能力;在风光资源富集的新疆,伊宁县化工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升了区域新能源接入能力,优化了当地电网结构……“这些工程将显著提升电网供电能力,解决部分地区负荷过载问题,为迎峰度夏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国网基建部副主任周新风介绍。

各地主网架越来越坚强,配电网强度和韧性同步提升。近年来,针对气象灾害“超常规、超设防、超认知”的特征,公司大力推进电网补短板、防灾抗灾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配电网可靠性、承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

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易遭受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结合不同灾害的特点,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差异化建设海湾型10千伏配电网和山区型10千伏配电网,进一步提升配电网安全水平。不久前,厦门同安区四林村完成了配电网改造。厦门供电公司配电部配网可靠性管理高级师黄诗敏介绍,改造后,该区域电力设施足以应对12级台风冲击,输电线路使用寿命也将延长约30年。

40条特高压通道千里送电

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再提升

近日,山东省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7月3日至5日,山东电网午峰负荷从1.1483亿千瓦上升至1.223亿千瓦,连续三天三创新高。最高负荷超过1亿千瓦,已经成为山东电网度夏的常态。

“2024年夏天,山东电网有39天最高负荷超过1亿千瓦。迎峰度夏期间,我们一方面要挖掘省内保供资源,推动电源增发稳供,另一方面要争取更多区外来电,满足省内各类用电需求。”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处长张冰介绍。

目前,山东电网区外受电能力达3800万千瓦。以5月上旬投运的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截至6月底,该工程已向山东送电约18亿千瓦时。甘肃的电能跨越千里“驰援”山东,得益于“全网一盘棋”的保供逻辑——

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后,公司已建成的特高压工程达40项,形成一张规模庞大的“电力高速公路网”。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静波表示,针对近期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情况,国家电网将西南的水电、西北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输送至中东部的负荷中心精准支援,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电网结构持续优化。在“西电东送”核心送端区域,攀西电网优化改造工程投运后,锦屏—苏南、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四条特高压直流及其近区500千伏电网实现“两两分组”接入,工程还新建两回500千伏交流送出通道,有力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向清洁能源基地延伸,提升攀西地区向四川省内负荷中心的输电能力。

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体现在电网侧,企业、居民的用电负荷同样是宝贵的保供资源。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公司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分时电价政策,用好节约用电、空调调节、错峰检修、需求响应等措施,充分挖掘多尺度可调节负荷资源,打好负荷管理“组合拳”。

针对夏季猛增的降温负荷,上海浦东供电公司5月底在临港新片区实施了全国首次楼宇空调资源虚拟电厂秒级响应。“目前,我们在临港新片区完成了6700千瓦空调资源的智慧化升级,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可为电网提供将近4000千瓦的虚拟发电机组,满足70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临港虚拟电厂技术团队负责人罗潇说。

作为三峡水电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湖北电网迎峰度夏期间承担着保供重任。“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建成华中地区首个省级虚拟电厂平台。”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虚拟电厂工作室主管汪红波介绍,该平台已接入37家虚拟电厂,聚集超过2200家可调用户和12000多个终端资源,可调资源包括充电桩、铁塔基站、空调等20余类,总报装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

全力做好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

确保电网安全平稳度夏

输电线路发生故障跳闸,局部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山区电网遭遇泥石流灾害……6月18日,公司举行2025年迎峰度夏暨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反事故演练,聚焦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运行主要风险,设置多个故障场景,全面检验电网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应急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计2025年中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将呈多发强发态势。公司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加强灾害主动防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筑牢防汛度夏的安全堤坝。

准确可靠的灾害预警筑牢了电网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公司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合作,强化气象监测及灾害预警分析,精准研判重大灾害性天气对电网的影响,提升电网主动防御能力。针对夏季“台风北上”“雨区北抬”的趋势,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电力气象“常态化+战时”联合会商机制,并联合中国电科院、辽宁省气象局共同建设电力气象联合实验室,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做好应急准备。

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能力也在提升。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公司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和协同联动,统筹加强应急抢修和值班值守力量,高效恢复河南南阳西峡县等受灾区域电力供应,全力防汛抗洪保供电。

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于7月6日17时加强为强台风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已于7月5日针对福建、广东启动防汛抗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国网福建电力实时监测电网运行情况,调整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设备特巡特护,并组织470支抢修队伍,确保应对措施及时到位。

“技防”与“人防”同样重要。近年来,公司持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防汛防灾和应急抢修水平。立足防患于未然,各地电网企业大力推广智能巡检无人机应用,进一步提升设备巡检效率。“电网一张图”则能在故障发生后主动捕捉故障事件,精准分析故障原因和影响范围,推动抢修服务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刚刚开始。面对高温与强降雨的“双重考验”,国家电网广大员工坚守岗位,守牢安全生产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为企业生产提供强劲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夏日清凉。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819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