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围绕国家所需、南网所能、未来所向,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撑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在这里,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破土而出,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起势,一条条“实验室到产品再到市场”的产业化新路接连铺就……在南方电网这片共建、共享、共赢的创新沃土之上,创新链、产业链正在实现“双向奔赴”。
筑牢融合根基 打造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首先要做强创新链根基,筑牢融合发展的源头支撑。
“过去一年,公司以业务、产业发展需要为牵引,聚焦新能源开发与送出技术等科技领域,重点布局了无线电通信、量子测量、电力机器人等35个战略技术方向,获批牵头承担13项重大专项项目,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1.47%,科技创新工作正从支撑服务型向引领驱动型加速演进。”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王玮介绍。
在广东电网公司,由其牵头研发的“擎天”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可以代替人工,登高进入高压电场完成带电拆、接引线等高危工作。该产品基于南网科技具身感知方面的核心专利研发,首创了电力领域通过非向量空间下相似性原理进行感知追踪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能支持机器人在电力复杂场景中瞬间识别出作业对象的三维姿态,以供其进行对准和抓取目标等下一步的动作控制,导线抓取和机器人作业成功率高达100%,更适用于机器人带电作业及无人机自主巡视等领域应用。”南网科技公司智能运检事业部副总经理麦晓明说。
从“伏羲”“南鲲”“极目”等大国重器技术领跑,到“大瓦特·驭电”大模型摘下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持续深化落实国家能源科技重大战略部署,在科技创新领域书写下了多个“首个”“首次”“首创”纪录。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有效专利数已超5万件,科研项目投入资金超300亿元。
“高质量的技术供给,为产业链发展筑牢根基。”王玮介绍,2025年,南方电网公司将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不少于15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25亿元;科技创新指数达到90分……下一步,公司将以科研方向布局为重要抓手,体系化开展“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加大基础理论等“根技术”,量子计量、海洋能等前沿引领技术和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力度,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的研判力、组织力、自研力,以“有组织科研”为双链融合筑牢科技支撑。
抓实融合关键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发展,是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关键。南方电网公司始终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导向,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具体应用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相衔接,统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450家“电鸿”生态企业加入“电鸿”朋友圈;顺易充平台用户达1100万,同比增长56%;打造14个国家部委节能诊断标杆项目……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多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新兴业务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1%和31.3%。
“能源产业要向高阶迈进,核心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广西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高立克说。为了加速广西电网牵头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制备及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示范应用,广西电网公司打通了钠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5月,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广西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正式建成,标志着钠离子电池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面对生产一线中低压配电网运行储能需求,我们还对技术进行工程化改造,目前已在广西南宁宾阳、桂林两地相继并网应用,钠离子储能产业发展活力正被不断激发。”高立克说。
“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关键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提质同频共振。”南方电网公司新兴业务部总经理陈晔表示,以实现公司2025年新兴业务利润总额53.7亿元为目标,“公司将持续深化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综合能源服务、节能服务、储能产业、数字产业和电碳耦合方面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今年,在南方五省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跨越“死亡之谷”,从样品变产品、成产业。
加强融合兜底 夯实平台、机制保障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平台、健机制、活人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深化创新管理体系迭代升级,以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打造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如何加速科技创新成果闯入市场?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组建成立广州新致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成果转化装上了“加速器”。通过与广州供电局电科院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新致力公司聚焦电氢协同、植物油、环保真空开关等优势领域,为电科院自主研发成果提供1至100的中试验证,解决了以往技术积累难以对外推广服务的困境。
“目前,新致力公司已成功投产中低压柔性变流和高品质植物油两个中试验证平台,合同额超3000万,并与新加坡能源集团、秘鲁博路兹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真正实现了生产和科研互促、创新与产业融通。”广州新致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人熊俊说。
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驱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同样为激发人才活力、服务成果转化发挥大效用。在贵州电网,根据发布的科技成果分红激励管理实施细则,参与项目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成果转化技术人员,将根据项目收益参与分红,收益分红比例可达50%,“充分调动了技术和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贵州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全科学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班国邦说。自该机制实施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已完成95个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并进行收益分红,体制机制的创新正让双链融合在贵州电网持续深化。
征程催壮志,奋斗正当时。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在供给高质量科技、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铆足干劲,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双链融合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