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部署,聚焦公司赋予的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深入践行“四力”要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改革,以高标站位的格局谋划发展,立志再次创业,矢志再创辉煌,砥砺奋进改革发展新征程,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传递“压力”,调动改革主动性积极性
树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锚定发展目标,理解透、感受到“压力”,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扎扎实实干事创业。
分解指标谋划发力方向。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规划,按照公司战略,高质量编制好院(集团)“十五五”整体规划。加强战略、规划、计划、预算、考核全过程紧密衔接、闭环管理,层层分解指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切实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位。
分类施策深化差异考核。“一企一策”做深业绩考核,网内业务单位强调效益与支撑并重,网外及国际业务单位突出市场化拓展成效,战略性新兴业务单位聚焦自主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培育,科研机构侧重科技攻关与产业支撑贡献。“一人一策”做实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考核,“一类一策”做细全员绩效考核。加大考核结果应用力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增强“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进一步搞活机制,大力赋权松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广大干部员工接续奋斗的热情。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持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准确把握国资管理和证券监管“双重”要求,将治理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优势。
加强本部管理能力建设。聚焦战略管控、决策支撑、风险防控、党建引领等核心职能,确保战略方向平稳向前、各项决策有效落地。精准投放人、财、物等核心资源,实现资源流向与战略布局精准契合。
做好业务单元授权放权。院(集团)层面强化在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平台研发、基础能力建设、市场大营销、内部结转等方面的统一谋划、统一调配。
多措并举强化多元激励。积极推动中长期激励提质扩面,健全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为主、适配性多元化激励为辅的激励体系。统筹规划所属单位激励工具,将更多研发、营销、工程、管理一线骨干纳入激励范围。
加大“吸引力”,全面构建人才资源池
坚决把握好“人才”这个关键资源要素,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结合院(集团)科技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差异化确定高精尖紧缺人才、关键核心人才、常规业务人员的用工保障及储备策略,提高“战略解码”能力。
加大关键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实施优质毕业生专项引才计划,用好校企合作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聚焦电力电子、人工智能、功率半导体等重点领域,以开放心态引进各层次所需人才。优化引才管控模式,提高人才引进质效。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任务,加快培育“大师”“大家”。
持续优化人才使用机制。结合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完善岗位体系,构建“岗位一张图”。健全内部人才市场,全面推动结构优化、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营造崇尚科研、立志创新的氛围,推动科研素养高的领导人员转入科研序列。
提高“竞争力”,增强企业经营质效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显著增强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功能。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优化完善科研体系,打造国网电科院研究团队,深化研究团队、研发中心、专业公司研发力量协同互动。加快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培育源网协同、大电网调度、系统故障防御、储能等重大科研成果。加快提升行业话语权,强化智库体系建设,及时总结梳理新型调度体系、智慧配电网、新型储能、绿电制氢等领域创新成果。完善院(集团)技术标准体系,深化与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合作,提升标准引领能力。
不断提高产业控制能力。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打造专业分明、优势突出的业务主体。积极布局增量业务,坚持新技术驱动和同源技术拓展并举,统筹好利润与规模。优化市值管理机制,积极运作优质股权并购项目。改造提升核心产业,扛牢守护电网安全首要职责,确保涉网涉控产品自主可控、性能先进、安全友好。在能源管理、电力电子、数能融合、工业控制等领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拓展国际业务,确保国际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加快提升生产制造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重塑核心业务流程。健全集成产品研发(IPD)流程,统筹研发资源,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整体效能。建立从商机到回款(LTC)流程,以高效协同为目标,构建贯穿商机运作、合同签订、项目履约、开票回款等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建立健全从问题发现到解决(ITR)的流程,以端到端的方式打造服务闭环,提升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形成从客户需求获取到整体解决方案制订,再到交付服务的稳定三角关系。着力优化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重大风险,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