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国内水上最高输电铁塔“重生”在即

“准备就绪,开始拆塔!”1月6日10时,随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高级经理吴彦伟一声令下,我国水上最高输电铁塔——高达235.75米的狮南甲线第62号铁塔开始拆除工作,标志着500千伏狮南甲乙线狮子洋大跨越改造工程(广州段)全面启动。

站在狮子洋江畔远眺,广东省首条500千伏输电线路——500千伏狮南甲乙线联通南粤换流站与狮洋站,点亮万家灯火。矗立于狮子洋中央的62号铁塔,与南沙大桥比肩而立,自1987年建成至今已运行三十七载。如今,面对塔材老化、抗风能力不足的境况,这座“高龄”水上铁塔迎来拆旧立新的“重生”。预计今年4月底,一座高达264.5米的全国产化新塔将拔地而起。

迎难而上 “最强臂膀”显神力

“这是我参与过最难的一项拆塔任务。”迎着江风,具有14年工程经验的郑林君颇为感慨。作为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专责,他主要负责项目现场管理。

拆塔难,难在何处?铁塔四面环江,工程作业面小,江上天气变幻莫测,起重吊装风险大,要在4个月内于江面上完成高塔的拆除、组立全周期施工,更是史无前例。

“难,也要迎难而上!”站在为工程搭设的8300平方米的钢桁架平台上,吴彦伟仰头紧盯塔上的动向。

眼前,一座257米的抱杆贯穿铁塔,杆尖冲出塔顶,“双臂”平举如巨型天平。“这是为铁塔量身定制的加长、加高改进型双平臂落地抱杆。”吴彦伟介绍,由于铁塔顶部根开尺寸小,设计人员在保证吊重不减的前提下,缩窄抱杆吊臂口径,让抱杆能顺利穿过铁塔,同时将抱杆长度由常规的29米增加到35米,改进后的抱杆远端最大可吊装11吨,近端最大吊装18吨,成为拆除工作的“最强臂膀”。

近236米的高空,施工人员的身影宛如墨点,点缀云端。对讲机成了空地人员传输动向、沟通指令的唯一工具。

“A钩再往左挪一点”“B钩再紧一些”……对讲机声此起彼伏,空中指令直达抱杆操作室。施工人员反复调整吊钩位置,将塔顶的地线支架挂上抱杆,多次确认稳固后,才拧开支架螺栓。

“钩紧了,可以起吊!”指令下达,抱杆启动。两侧吊钩稳稳提起单边近2.5吨的地线支架,调整至合适角度后,又平稳落下。

“抱杆不仅可以拆塔,还能给塔上兄弟们送‘外卖’。”吴彦伟解释,铁塔近80层楼高,施工人员爬上塔顶要40分钟,来回体力消耗大,“我们索性利用抱杆,把饭吊送上去,省时又省力。”

数智融合 “智慧大脑”赋新能

透过钢桁架平台与塔基平台之间约1米的高度空隙,可见45根桩基严阵排布。位于中心位置的5根桩基之间用电线缠绕连接,底座设置摄像头密切关注桩基状况。

“这5根桩基是支撑底座的‘中流砥柱’,必须保证载荷均匀。”广州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专责徐敏介绍,底座上的落地抱杆装有毫米级北斗定位,一旦桩基超过极限载荷、发生偏移,桩基底部的液压缸就会自动调节载荷,维持抱杆平衡。“抱杆既能‘顶天’拆塔,又能‘立地’扎根了。”

徐敏指了指不远处的监控室,“那就是桩基电线联通的终点,我们通过打造大跨越改造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在监控室一屏呈现塔上所有数据。”

监控室大屏上,各数据分区排列,实时更新。座地抱杆底座区内,液压缸受力与形变值精确展现;静载仪监测区里,累计沉降值数据即时跳动;自立塔区、塔吊区、拉索区,建设进度清晰可见……大跨越改造工程智慧管控平台如“智慧大脑”,实现拆旧架新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态势感知预警,做到数据看得见、信息可掌控、自身能调整,为施工管理出谋划策,为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从监控室走出,地线支架已从高空稳稳落地。施工人员放下牵引绳,解开吊钩,卸下塔材,干劲十足。

记者捡起一枚刚拆落、拇指粗细的螺栓,感受这份来自37年前沉甸甸的重量。37年后,这座见证了我国电力变迁的水上最高输电铁塔即将新生。届时,装配全新塔角法兰的新塔建成,南通道交流线路输送能力将由当前的240万千瓦提升至300万千瓦,抗风能力由15级提升至17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澎湃动力。

“有了‘最强臂膀’和‘智慧大脑’加持,大伙儿信心更足了!”吴彦伟目光坚定,“我们一定站好春节这班岗,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完成!”

夜幕降临,南沙大桥灯亮如星,落日余晖洒在狮子洋江面,映在施工团队一张张满怀期待的脸上,熠熠生辉,格外动人。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673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