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献身使命,我们追寻梦想
我们共筑新的辉煌
就像那戈壁,戈壁的红柳
就像那大漠,大漠的胡杨……”
——《援疆之歌》
8月28日,4000余公里外的新疆沙海中,由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施工的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电线路1标段全线贯通。工程整体建成后,将有助于新疆把能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支撑全国电力保供大局。
沙漠中架“银线”是个什么样的活计?为“眼见为实”,8月中旬,记者一行转乘飞机、越野车等交通工具,抵达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市郊的沙漠。
以下,是记者见闻。
01 风沙里 带电封网 架好条条银“线”
越野车颠簸向前,车轮滚滚,卷起一路风尘,强烈的紫外线下,世界白茫茫一片,细沙里的晶体反光,格外刺目,戴上墨镜,两排铁塔银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银色长龙蜿蜒向身后退去。
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电线路1标段起自巴州750千伏变电站,止于尉犁县光伏产业园北。线路长度130.877千米,新建铁塔294基。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承建的1标段共跨越110千伏及以上带电线路36条,涵盖了全线路90%以上,带电跨越*线路数量最多,工程难度最高,工序最繁琐。
*带电跨越属于二级风险。
从左115号塔下望去,约5000平米的场地上,吊机、线盘、张力机等放线设备一应俱全,现场3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布置左回路105号—115号牵张段的张力场。只见他们将地锚放进挖掘机挖好的土坑,沿边开出坡槽以便为钢丝绳留出斜角,弄好后挖机将深坑回填。
施工队长汤坚告诉记者,这里表面是黄沙,下面全是石块,地钻根本打不下去,为了给张力机和绞磨“生根”,他们只能埋设地锚。
采访间,一阵风吹来,身着黄色工作服的记者与漫天黄沙几乎融为一体。
“现场的施工人员穿鲜艳醒目的红色工作服,就是为了在沙漠里增加辨识度,更是保证施工时的人身安全。”汤坚解释道。
据了解,这个放线档跨越两条220千伏、一条110千伏线路,放线时需要进行封网工作,即在跨越处搭设安全网。
随着技术升级,利用无人机飞越封网在江苏已经是成熟工艺,施工人员早已驾轻就熟。施工前,项目部先用无人机带着直径6毫米的迪尼玛*引绳从高空飞过跨越处,再用6毫米牵引直径12毫米的迪尼玛引绳,以此类推、逐渐加粗,最后把直径20毫米的迪尼玛承托绳牵过去。一张安全网需要3根20毫米的迪尼玛绳承托,因此上述过程要重复3次,每一次封网无人机要飞行14个来回。
*是一种采用迪尼玛Dyneema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制成的绳,强度高、重量轻、绝缘效果好,常用于高质量的拖绳,高强度牵引绳。
“为万无一失,我们放线时还采用钢丝绳兜住导线和滑车,和上方铁塔横担形成‘死’连接,这样万一导线滑落,安全网又没撑住,也不会落到带电线路上。”项目经理顾逸佳告诉记者。
02 山丘上攻坚克难 立起基基铁塔
沙漠善藏万物,山,也常见于其中。
“你看,右回路40号这基塔是组立最为困难的一基,塔在山顶位置,高88.4米,重70吨,与带电线路水平距离55米。塔的一侧临近110千伏鲁克索线,另一侧是山的斜坡,基本上没有可直接利用的地形。”记者随顾逸佳来到一处山下,他指着山上的塔侃侃而谈。
“去年12月立这基塔前,我们反复勘察现场,验算带电距离,最后用挖机平整出一块场地,夯实后作为吊车作业位置。立塔过程中有专人全过程监控吊臂移动、结合吊车参数控制每吊重量,总算顺利组立完这基塔。”顾逸佳说。
为了体验一下沙漠山丘,记者从山脚慢慢攀爬,才发现山丘表面都是风化了的松软的沙石,脚根本踏不实,欲手脚并用才发现没有东西可抓,连枯萎的植物根茎都没有。刚才在山下远远看去像一簇簇青苔的东西,竟是由一片片立得笔直、刀片般锋利的石片组成的“石块”,轻轻一拨就散成了一把把“菜刀”。
组塔的难忘故事几乎现场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施工组长孙海峰说,组立35号塔时正值2023年末,新疆的初雪较往年来得更早,雪后的新疆气温骤降,最低时达零下18度,风寒劲冷,呼啸的北风吹在脸上、身上,深入骨髓,再保暖的棉服也难以抵挡。
“那几天,温度降得太快,一夜之间降了十几度,好多人都感冒了,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正干着活呢来不及擦,风一吹甩到脸上冰凉冰凉的。”孙师傅说完哈哈大笑。
03 沼泽中 因地制宜 守护绿水青山
沙漠里还有沼泽,线路正好经过那里。快抵达时,远远便见一大片芦苇,在万里黄沙中,这方绿色格外生机盎然。
“现在是枯水期,沼泽有点干燥,要是丰水期泥沼有好几米深。”
据顾逸佳介绍,1标段在此处有4基塔。2023年8月基础施工进场时,正值丰水期,都是淤泥根本没有路,不像沙漠里,车子走着走着就成路了。他们拉来大石块、戈壁料(类似碎沙石)铺垫,上面再铺上两层钢板,浇基础的时候也用这种方法铺出一大块施工场地。
待到基础施工时,必须先用钻机钻透13米的淤泥层,将钢筋笼用钢板包裹后焊接成一个整体,垂直放入孔洞,防止坍塌,然后再向下将硬化岩石层钻达设计深度27米。
立塔时,抱杆拉线无法生根,吊车也无法进入。项目部只好如法炮制铺出吊车位置,并且加铺钢板,先计算出最大吊重,加在吊臂上让吊车停置两天,确认安全后再行起吊。
“为了做好环保、水保,施工结束后,我们将铺路的大石块、戈壁料、泥浆全部挖出来运走。为了防止扬尘,我们使用防尘网盖住施工场地。对于生活在芦苇荡的鸟类,为了保证孵化率,我们主动开展巡察,恢复栖息地。我们还及时做好土地耕地的复垦工作。”顾逸佳说。
为了体验最真实的送电工生活,记者在现场与工人们一同用餐。为了工人能有个不飘沙子的空间吃饭,特意让餐馆用大巴车送饭,使用的也是可反复利用的餐盒与木筷子。饭分量很足,记者吃了1/3就饱了。
“餐食分量对你们来说可能很多,但对辛苦的工人们可是正正好。”汤坚说。
04后 记
“一阵阵滚烫的风吹过来,世界明亮,大地深远。对面的芦苇滩起伏不已。盛夏已经来临。”
最近,由作家李娟所撰写的《阿勒泰的角落》被翻拍成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引发观众对大美新疆的无限向往,殊不知,蓝天草原凿凿,戈壁大漠亦是真实。江苏电网人不远千里奔赴沙海,485天的时间里在最野性、最粗犷的自然中立塔架线,迎接挑战,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万里“疆”山。
从高山到海岛,从草原到沙漠,江苏电网建设者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工程。他们将优秀的技术经验带向全国各地,将飘扬的旗帜竖立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他们用辛勤劳作的双手,编织一张张安全优质坚强的电网,为每一座城市守护万家灯火,为每一个家庭点亮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