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拟对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建设名称: 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地点: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建设单位: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1)赣州东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新建赣州东500kV变电站站址位于赣州市于都县葛坳乡塘泥村中心坑。本期建设2×750 MVA主变,每台主变低压侧装设1组60Mvar低压电容器和1组60Mvar低压电抗器。500kV出线2回(至红都1回、至赣州1回),220kV出线4回(至梅江2回、长冈1回、横田1回)。220kV出线内容不包含于本工程建设内容中,另行环评。 (2)赣州~红都500kV线路开断接入赣州东线路工程 将赣州~红都500kV单回线路(以下简称“赣红线”)开断接入赣州东变,新建线路起于拟建赣州东500kV构架间隔,止于已建500kV 赣红线 207#大号侧附近,形成新建赣州东~π接至赣州线路工程和赣州东~π接至红都线路工程,两个新建线路并行走线。 新建输电线路路径全长90km,其中新建同塔双回线路路径0.24km(赣州侧和红都侧线路的赣州东变电站进线段各0.12km,分别与规划线路按同塔双回路架设出线),其余线路单回架设,单回路线路路径长89.76km(其中赣州东~π接至赣州线路路径长44.88km,赣州东~π接至红都线路路径长44.88km,两个单回线路基本并行走线,最小并行间距约50m)。拆除原赣红单回线路#207~#208塔基及之间的导线约0.65km,拆除铁塔2基。线路工程途径赣州市于都县、瑞金市和会昌县。本工程拆除线路及拆除塔基纳入本工程环评评价范围。 本工程静态总投资为54762万元(静态),其中环保投资839.6万元、占总投资的1.5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新建赣州东500kV变电站 经类比分析可得,赣州东500kV变电站建成后其围墙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将分别小于4kV/m、100μT。 (2)输电线路工程 1)新建500kV单回线路 其它地区,导线对地最小高度抬升至≥12.5m(取整为13m),地面以上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小于10kV/m。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标志。 居民区,当导线对地最小高度分别≥22.5m(取整为23m)、23.0m、24.5m(取整为25m)、26.0m、28.5m(取整为29m)时,地面以上1.5m、4.5m、7.5m、10.5m、13.5m高度处、线路边相导线外5m处的电磁环境均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标准》(GB8702-2014)中的限值要求。 2)新建500kV双回塔单边挂线线路 其它地区,导线对地最小高度抬升至≥11.5m(取整为12m),地面以上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小于10kV/m。 居民区,当导线对地最小高度分别≥17.5m(取整为18m)、18.5m(取整为19m)、20.5m(取整为21m)、22.5m(取整为23m)、25m时,地面以上1.5m、4.5m、7.5m、10.5m、13.5m高度处、线路边相导线外5m处的电磁环境均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标准》(GB8702-2014)中的限值要求。 3)并行线路 导线对地最小高度抬升至≥16m,地面以上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小于10kV/m。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标志。 当导线对地最小高度分别≥28m、28.5m(取整为29m)、30m、31.5m(取整为32m)时,地面以上1.5m、4.5m、7.5m、10.5m高度处、线路边相导线外5m处的电磁环境均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标准》(GB8702-2014)中的限值要求。 (3)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结果 根据模式预测评价,在采取环保措施后,本工程新建线路建成后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限值要求。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新建赣州东500kV变电站 分别在赣州东500kV变电站东北侧部分围墙装设88m长、1.5m高的隔声屏障、西南侧围墙装设222.5m长、0.5m高的隔声屏障后,赣州东500kV变电站本期建成投运后对厂界噪声的贡献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 厂界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贡献值与声环境敏感目标处的背景值叠加后,声环境敏感目标处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值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2)输电线路工程 根据类比监测分析预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对线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噪声影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4a类标准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赣州东500kV变电站运行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运行期站内值守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内道路洒水冲洗,不外排,不会对站外水环境造成影响。 (2)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生产废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物产生;变电站运行期主要固体废物为变电站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旧铅蓄电池及废变压器油。 (1)生活垃圾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值班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本工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废旧铅蓄电池 变电站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蓄电池置于蓄电池室,蓄电池室内地面铺有防渗材料。更换的废旧铅蓄电池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3)废变压器油 赣州东变电站新建1座有效容积为70m3的主变事故油池和1座有效容积约15m3的低压电抗器事故油池,可以满足主变的变压器绝缘油在事故失控情况下泄露时不外溢至外环境。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变压器油及其他含有废物应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导线对地高度及交叉跨越控制距离应严格满足《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中相关要求;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型式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3)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4)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2、水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站内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站内道路洒水冲洗,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2)加强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运营管理,确保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对周围敏感目标声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变电站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严禁随意丢弃。(2)变电站产生的废旧铅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更换的废旧铅蓄电池交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3)变电站站内事故状态下产生废变压器油等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4)输电线路检修时更换的绝缘子串与导线交由电力公司物资部门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