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用小家电食品安全“毒瘤”终于被摘除。
据悉,9种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新国标已于4月19日开始实施。次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电饭锅专业委员会与15家企业发布《电饭煲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手册》,家电材质的使用安全终于告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标准与手册的实施将带动整个厨用小家电行业卫生安全水平的提高,推动产品品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黄金期已至
随着国内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小家电需求看涨,如养生类小家电,榨汁机、原汁机、破壁机、豆浆机、真磨醇浆机等等,又如懒人小家电,切碎机、洗碗机、炒菜机。
在需求的带动之下,市场销售情况方面也比较乐观,根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小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2%。细分到各个品类,电饭煲表现尤其亮眼,2016年电饭锅的总产量3.4亿台,出口近5000万台。我国电饭煲零售市场规模达到近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其中IH电饭煲的份额线下渠道达到42.9%,比2014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
依据从“有”到“优”的消费结构转变以及未来市场的巨大需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小家电市场爆发性增长的黄金时期。还有预测数据指出,小家电市场整体规模到2020年有望达到4600亿元。
材质安全问题凸显
伴随小家电市场的增长,厨房电器中所使用的塑料、不锈钢等零部件导致的小家电“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2016年初,电水壶锰超标的话题曾经一度刷爆了朋友圈,虽然相关机构、专家纷纷出面澄清,但是却难以减轻人们对于材质安全的担心。
此前,来自海关的消息称,一些出口的用于食品加工的家电产品遭销毁或退货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1-5月,仅欧盟就针对我国出口的各种食品接触材料发出30余次不合格通报,其中由于使用的不锈钢质量不合格通报就占到近三成。
而近期,江苏省质监局公布的一组电饭煲产品质量抽检数据,更是将厨卫小家电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问题推到了大众视野中。据了解,此次共监督抽查产品76批次,合格63批次。在蒸发残渣测试中,测试人员根据国家标准GB11678-1989食品容器内部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在4%乙酸煮沸并浸泡的试验条件下,有13批次产品超过参考限量值(≤60mg/L),除此之外,在重金属物质测试中,在4%乙酸煮沸并浸泡的试验条件下,有1批次产品的重金属铬为0.02mg/L,超出≤0.01mg/L的参考限值。这些测试不合格,在电饭煲使用的过程中,如煲汤、煮食食物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超标的不溶解物,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有媒体曾披露过,有些以低价取胜的杂牌企业,其生产的产品会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如不锈钢采用非食品级的,塑料不按要求使用耐热PP材料,而是使用添加了很多填料和助剂的改性PP材料,甚至使用废塑料。
标准认证逐步完善
如今,这种乱象有望改变。4月19日,我国9类食品接触材料的新国标将正式实施,涉及到的材料有:搪瓷制品、陶瓷制品、玻璃制品、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以及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
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常州)重点实验室主任商贵芹介绍,新标准体系非常清晰,相对完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电饭煲在蒸气阀或者盖子外部用到印刷油墨或组件,在煮饭过程中有蒸气接触到它,这也属于食品接触的范畴。”她强调。
标准的范畴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油墨、黏合剂、润滑油等,不包括消毒剂、消毒剂和公共输水设施。食品接触材料强制性国家标准已发布,其中除了个别标准已于2016年9月实施,两项基础性标准将于2017年10月实施外,其他标准均于2017年3~4月全部生效。
而《电饭煲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手册》的发布,则是电饭锅行业对新国标实施的响应和细化落地。
据了解,电饭锅涉及的材料种类很多,生产工艺过程对材料的食品安全影响甚大。《手册》从分析电饭煲常规接触食品材料种类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着手,梳理了中国、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配套法规,技术标准要求,并结合中国新发布的GB4806系列标准及配套标准,拟定了相关质保体系要求。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王雷表示,《电饭煲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手册》的发布,以及未来电饭煲新能效标准的落地实施,加之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相关标准出台,必定提升我国电饭煲产品消费体验,推动我国电饭煲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