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整个空气能产品行业的规模仅有3000多万。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处于低谷期的空气能行业借助政策利好,迅速成长到如今的百亿市场规模,成为最具潜力的节能朝阳产业。然而机遇即挑战,在行业蓬勃发展之际,诸多弊端也冒出苗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空气能厂商至少有500家,如此庞大的基数中既有美的、同益、格力等引领行业发展的“正规军”,更不乏生产技术单一的“杂牌军”。据业内人士透露,面对现有标准已难以匹配行业发展速度的困境,全新的行业标准已进入修订阶段,预计2018年实施,届时这支朝阳队伍将迎来一轮大洗牌。
现状一:行业鱼龙混杂不良厂家“钻空子”
随着北方地区出台了“煤改电”政策,空气能产品作为清洁能源中的头号明星,在今年的销售情况到底有多火?据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2016年上半年国内空气能产品的销售额达23.8亿元。尽管如此,空气能行业在上半年的销售量相比去年仅仅增长了10.6%。该业内人士表示,空气能产品的市场爆发期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采暖设备占据了空气能产品的“半壁江山”。
“空气能热泵产品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在增长,但行业竞争并不充分,没有经过大洗牌的洗礼,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明显。”广州格力空气能产品负责人黄华松向记者表示,空气能行业从产品、技术门槛来看并不高,但如果从品质、可靠性,特别是安装服务等方面来衡量,门槛还是相当高的。“目前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都有出台,但相关质量、服务监管却未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这让一些不良厂家‘钻空子’成为可能,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现状二:很多企业半路出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空气能热泵行业鱼龙混杂,表现之一就是产品价格混乱,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人注意到,明明是体积相同、外形相似的两套采暖设备,为何有的售价是1万元,有的却要卖到3万多元呢?如此悬殊的价格,颇让消费者捉摸不透。
对此,广东同益空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韦子志解释称,价格悬殊的根源在于厂商投入产品技术研发的成本不同。今年,不少企业看到空气能热泵的发展前景如此好,便半路出家,在技术还未研发透彻的情况下就开放生产线,这往往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消费者的使用存在风险。
“比如有些厂商只将原先生产空调和热水器的技术经过简单修改,就套用到采暖器上,这种类型的机器在低温环境中运行难以保持稳定。其实,正常来说,一家企业要开拓一条采暖生产线,必须对产品的整套生产技术重新研发。因此也有不少正规企业研发出二次压缩、喷气增焓等专业技术,确保机身能在零下25℃稳定运行,可他们的成本自然而然水涨船高。”
悬殊的价格不仅让消费者迷茫不已,对于厂商来说更是饱受困扰。“同样的设备,一款是变频,一款是定速,成本就会相差甚远。海信的空气能热泵技术除了变频还有补气,成本又要再高一截。可消费者如果把价格作为选购标准,这对于我们开拓市场极其不利。”海信科龙商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郑学利为此相当苦恼。
对策重定行业标准淘汰不合格企业
“目前,行业亟需一套完善的标准来规范,不然什么产品才能称之为采暖器,大家都说不出具体的答案。”郑学利说道。
其实,如今行业的规范标准能否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这也成为所有空气能厂商所关注的话题。据韦子志透露,10月20日,修订《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标准的编制组正式成立,新的行业标准预计在2018年实施。
目前,参与该标准修订的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单位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参编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热泵产业联盟、中国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联盟、广东同益空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修订的标准主要从产品类型的细分和工程安装两大板块进行规范。相比现有的标准,会规范到采暖的末端环节,甚至是房屋的保温。”据韦子志介绍,由于现有的行业标准是在2006年开始起草的,因此部分数据和标准会与行业的现有情况有所出入,“以采暖末端为例,有些家里装有地暖,那机器出水温度达到41℃即可,否则就要50多℃。可现有标准相对单一。”
预测标准出台或引发空气能行业大洗牌
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完成67.4万户的“煤改电”改造工作,可在今年采暖季前,北京的“煤改电”政策只完成463个村,惠及18.9万户居民。可见明年,空气能热泵的销量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届时标准还未实施,企业该如何应对?
为此,韦子志表示,标准虽然明年还未能实施,但编制组会把阶段性调研得出的信息和内容反馈给省、市的相关职能部门,再由政府先出台《指导意见》,从而作为村、镇政府招投标的意见,并根据指导意见制定的招标条件去挑选企业。
“对于72家中标企业来说,他们自然而然会根据指导意见去规范企业的生产线和产品质量。可对于整个行业现有的500多家企业来说,这套标准确实要等到出台后才能起到约束作用。可谓任重而道远。”韦子志告诉记者,等标准出台后,经过严格的把控,企业必将会优胜劣汰,届时对于空气能行业来说将会经历一番“大洗牌”的过程。
购买空气能产品四大注意事项
一、产品能效比
众所周知,能效比越高越省电、节能,但生产企业的成本也越高,产品终端零售价往往也较高。但现在厂家的能效比是以“自己声明”为主,于是就出现了以低效冒充高效的能效虚标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可能会花更多的钱买了一个低效产品。”黄华松表示。
二、水箱体积
另外,一些低价低质的空气能产品,水箱体积也可能存在缩水的情况。黄华松说,空气能产品对水箱的保温性能要求十分高,所用材质成本也相当高。而水箱是内包起来的,在外观上看不到,因此业内一些不良厂家就通过减少水箱体积来降低成本,比如有的120L的水箱实际体积可能不到100L,“实质上,由于热水会产生水蒸汽,100L的体积只能储备90L的热水。
在这种情况下,格力选择留多10%的空腔设计,比如100L的产品,我们就做成了110L。”
三、室外机压缩机
黄华松说,空气能产品的室外机所用的压缩机,是决定产品品质好坏的关键。与空调压缩机不同,空气能产品的压缩机是全天候运转,并且温度变化每达到5摄氏度时就会重新运作,所以对压缩机要求更高。像格力等一些大厂,都是采用的空气能产品专用压缩机(在北方一些低温地区甚至会使用双级压缩机),但一些厂家使用的是普通压缩机,这在购买时是看不出来的,但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舒适性的不同就体现出来了,并且前者的使用寿命也更长。
四、温度设置
以华南市场为例,空气能热水产品的温度设置,大厂通常都设定为不超过55摄氏度。但一般越小的品牌设置的最高温度越高,还有设置到70摄氏度的。“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以为温度越高越好。”黄华松表示,其实在华南市场55摄氏度完全够用了,设到70摄氏度可能导致产品在夜间长时间运作,形成浪费。如果空气中的热能不足,机器还会自动启用电辅加热,这样不但不节能还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