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1月,华北再陷“霾伏”。
11月2日,北京气象台拉响霾黄色预警:预计2日至4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将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预测也显示,3日至6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持续静稳天气,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部分城市可能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
“进入10月份以来,受各种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先后3次发生了重污染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环保部启动应对机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应对了这些过程。”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3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3次重污染过程中,环保部已派出共计22个督查组:第一次8个,第二次6个,此次又派出8个督查组,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约10个城市进行督查,重点是督查预案的执行情况和企业的排放情况。
“与去年相比,虽然10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发生重污染过程的频次一样,但是,数据表明峰值已大幅下降。”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告诉记者。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5%,为59g/m3;全国338个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2.5%,PM10的浓度均值下降9.4%。近三年来的统计也发现,全国74个城市的重污染天数呈逐年减少的态势。
“这些数据说明,近年来,我国在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遏制重污染天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刘炳江告诉记者,今年环保部将在总结去年得失的基础上采取更有力的应对“武器”。即,除了一直在强调的“冬病夏治”,改进最大的三项举措包括错峰生产、散煤替代、“小散乱污”企业清理等。
据了解,在错峰生产方面,具体将涉及水泥、铸造和钢铁企业。从11月1日至明年3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20个城市内,水泥企业一律不得生产;铸造企业,除设施到位、较大规模的,一律停产;不达标的钢铁企业也停产。
在散煤替代的工作上,刘炳江介绍,今年主要在北京南部和河北的廊坊、保定等地,已经完成了50万户150万-200万吨散煤的替代,力度史无前例。
而在“小散乱污”企业清除方面,计划在明年底之前在京津冀地区清除5000多家,今年已经完成了约2600家。“至明年底,将实现1万平方公里的无煤区。”刘炳江说。
“执法也在改进。”田为勇介绍,至今年底,为上述20个城市内的全部高架源安装2500个在线监测设备,目前已对2000多个高架源完成安装。全部安装后完成后,在环保部办公室里,就能够监测到每家企业实时排放的情况,可以及时跟踪、核实处理。同时,将加大刑事处罚的力度。对排污严重超标的,将需追究刑事责任,特别是对于数据造假,下一步将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