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本发明一种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方法,在取向硅钢的成分设计中减少固溶温度较高的MnS的含量,降低铸坯加热温度,同时计算实际取向硅钢成分中γ‑相含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依据计算结果设计取向硅钢的热轧工艺,可以保证20%~30%的γ‑相数量,成功解决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粗大的问题。
2021-04-15 80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率低铁损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取向电工钢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它从电工钢表面向内依次包括0.005mm~0.1mm的渗透层和钢材内芯;所述渗透层是由硅原子向电工钢内渗透形成,渗透层中的硅元素含量为3wt%~8wt%;所述钢材内芯包括2.0wt%~5.5wt%的硅元素和不少于93.2wt%的铁元素。本发明能保证无取向电工钢具有低频低铁损性能同时有效降低高频条件下的铁损,具体铁损性能为:铁损P1.5/50≤2.35W/kg,铁损P1.0/400≤13.8W/kg。
2021-11-09 95 6.8

一种高强型高频电磁性能优异的硅钢薄带板,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027%、Si3.10%~3.35%、Als0.80%~1.2%、Mn0.20%~0.85%、P≤0.050%、S≤0.0020%、N≤0.0020%、Ti≤0.0020%、V≤0.0020%、Nb0.0050%~0.08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无取向硅钢薄带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制造,其强度高,中高频电磁特性优异。
2021-09-15 66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便电动自行车轮毂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及制造方法,属于无取向钢领域。针对现有小型电机无取向钢加工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轻便电动自行车轮毂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各组分:Si:1.50%~3.00%;Als:0.50%~2.00%;Mn:0.20%~1.00%;P:0.01%~0.20%;C:≤0.005%S:≤0.03%;N:≤0.03%;Ti:≤0.00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C、S、N和Ti的重量百分比满足下式:C%+S%+N%+Ti%≤0.01%。本发明通过合理控制元素含量提高硅钢的延塑性,便于加工。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方法降低卷绕铁芯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同时能够避免钢卷表面氧化和表面氮化物析出,降低铁芯损耗,与现有同铁损级别无取向硅钢相比延伸率较高,后续冷加工性能更加优异。在保证优良性能的同时便于加工。
2021-03-29 66 6.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高频率工况下低铁损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钢水连续浇铸成板坯—热轧—正火—酸洗—冷轧—连续退火—涂绝缘涂层并固化;所述冷轧步骤中,采用六辊单机架往复式轧机经5道次一次冷轧至目标厚度,冷轧过程中前三道次采用变速异步轧制方法,使钢板表层在剪应力作用下位错密度增加,这样在退火后表层晶粒尺寸细化而心部晶粒粗大,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生产得到心部为粗大等轴晶粒,表层为纳米级细等轴晶粒的电工钢产品,该产品的铁损P1.5/50≤2.35W/kg,P1.0/400≤14.0W/kg。
2021-07-09 94 6.8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磷无铝高效无取向硅钢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取消常化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将钢水冶炼至目标成分后,浇铸成坯;2)板坯热装,热装温度≥500℃,热轧板坯加热炉均热段板坯温度1150~1200℃;终轧温度控制在860~930℃,卷取温度700~800℃3)酸洗后冷轧,控制冷轧整体压下率80%以内,至成品厚度;4)连续退火炉快速加热段温度设定1050~1180℃,增加有利织构组织形核,均热段温度设定830~950℃,全氮气干气氛保护,退火工艺速度120~150m/min,满足晶粒度8~4级。本发明不需进行热轧卷常化处理,降低了制造成本。
2021-08-19 91 6.8

本发明涉及硅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钢连退炉辊除瘤方法及装置。包括连杆、手柄、磨削片、密封盖、端盖与套筒;磨削片垂直固接在连杆一端的外壁上,手柄固接在连杆的另一端,手柄与磨削片处于同一平面上;连杆套接在套筒内,连杆能沿套筒轴向移动,套筒固接在端盖上;硅钢连退炉辊下方的炉墙设有与连杆及磨削片相应的磨辊孔,端盖或密封盖固接在磨辊孔处。1)确定结瘤炉辊;2)确定结瘤在碳套辊上的位置;3)插入除瘤装置;4)磨削;5)抽出。本发明降低废品量,提高成材率;减少停炉处理结瘤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提高难磨瘤辊的修复率,降低炉辊成本。
2021-07-12 60 6.8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表面麻点缺陷的薄规格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成分C≤0.0025%,1.2≤Si≤1.65%,0.25%≤Mn≤0.35%,0.06%≤P≤0.11%,0.1%≤Als≤0.2%,S≤0.0025%、N≤0.0025%,Ti≤0.002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较低氢气浓度,防止炉内氧化铁皮还原,减轻碳套辊的腐蚀程度,减少碳套辊结瘤率,改善带钢表面质量;采用合理合金成分设计,提高带钢的力学强度,降低碳套辊结瘤对带钢表面的影响程度,改善带钢表面质量。产品厚度为0.35mm,板面麻点发生率降低,无手感,且辊身周长周期范围内麻点个数≤5个。
2021-10-14 100 6.8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硅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轧断带的控制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Si+Al]≥4.0%;Mn、S含量满足:S≤0.0015,[Mn]/[S]:200~400;1)热轧过程中使用保温罩,热轧轧制时投入边部加热,头尾100米内卷曲温度提高15~30℃;2)常化机组圆盘剪进行边部剪边前增加加热装置,剪切后增加毛刺打磨装置,采用煤气明火加热,保证钢板温度在韧脆转变温度以上;3)圆盘剪间隙满足关系式:ds=(0.15~0.45)d0ds:圆盘剪间隙,μm;d0:常化板板厚,mm;4)常化采用快速加热,控制钢带的预热段升温速度320~380℃/min,机组速度20~30m/min;5)常化工艺后,控制边部小于20μm的晶粒占比在5%以内。有效的减少了冷轧断带的发生,提高成材率1.30%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1-09-13 83 6.8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