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夕,湛江冷轧硅钢D218机组卸套筒机器人成功投入运行,机器人从芯轴取出套筒仅需用时20秒,在连续生产33卷带套筒料,过程实现“零”故障率,标志着由冷轧厂牵头研发设计的首台卸套筒机器人取得“上岗证”,D218机组具备批量生产带套筒薄料能力。
由于工艺、防塌卷等要求,轧机生产出来0.35mm厚度的钢卷内圈都会带套筒,而冷轧厂硅钢机组此前并没有专门用于卸套筒的工具及设备,在生产该规格产品时,需要提前把带套筒的钢卷送去精整机组返修,卸出套筒,对加工成本造成影响。随着市场对0.35mm无取向硅钢产品需求量增大,该规格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省去返修环节、降低成本迫在眉睫。
用机器人卸套筒?在研讨会上,一种新型的卸套筒方式被大家“摆上了台”。但是股份等地方都没有使用的实例,在冷轧硅钢机组投用,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D218定修开机前要完成安装,初步具备自动卸套筒能力。在不影响机组运行的情况下,定修前将机器人本体、架子、控制柜安装完毕,定修停机后接电线、气管,再把机组试车提前,给机器人调试争取时间。作业区的成员们压力也非常的大,但对于既定目标却始终保持斗志昂扬,自始至终履行着肩上的那份责任。过程非常痛苦,但大家都咬牙坚持着,团队成员共同探索解决大量机器人的实际问题。
为此,入口电气点检鲁恒博录制相关PDA曲线,结合入口段各个自动步的衔接逻辑,绘制出了“入口自动步时序图”。经团队讨论分析后,针对提高钢卷小车的运卷速度再次进行了调整,为整个上卷、开卷过程节省17秒,给后续完成中央段不降速能取套筒的目标提供了“底气”。
为能按计划安装、投用卸套筒机器人,硅钢彩涂机电作业区牵头完善了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顺行的前提下进行开展项目攻关。这期间,作业区还积极策划开展相关机器人操作培训,为化解项目实施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施工过程中,团队成员就协调设计方及检修人员进行部分设备的安装工作。有时在现场,经常看到几名员工正围着机器进行研究、调试。
这台看似普通的机器人,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在套筒支架落位好、鞍座光栅移位后出现了小车不能前进的问题,通过现场反复的实验、查找原因,最终发现是挪动光栅影响了小车走行程序的连锁保护,鲁恒博便牵头对小车安全位置连锁值重新进行了调整。
经过宝钢工程方完成机器人调试和宝信软件修改程序完毕后,在自动卸套筒进行机组联试,中央段158m/min运行情况下入口活套剩余量不足以让入口升速。面对接踵而至的新问题,为实现中央段不降速卸套筒的目标,成员们一同连续数日在厂房内来回奔走,对每一处活套运行状态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多次讨论决定通过“提前触发机器人抓取命令”“增加机器人等待位”进行改善,实施后入口活套增加到了8%的套量,一举打通了卸套筒机器人投运的最后一道难关。
自卸套筒机器人正式取得“上岗证”,避免了精整卸套筒环节,减轻了物流压力和降低精整加工成本,实现降本的同时,中央段工艺速度158m/min不降速的情况卸套筒,产生了增效。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news/236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