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我国电工钢“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

电工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及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产品之一,与国家节能降耗、绿色低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也是制作变压器、电机及马达铁心的核心材料,在电力工业、轨道交通、电器工业、新能源汽车、房地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年来,电工钢产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就,特别是在产能规模、供给数量、产品品种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产能产量连续几年突破千万吨,成为世界电工钢生产及消费大国。在电工钢产业进入“十四五”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电工钢“十三五”回顾
1.1生产规模
1)从产能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产能连续5年突破千万吨。
2020年,我国电工钢产能已达到1276万t,是1978年刚投产时的181倍,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096万t,与“十二五”平均值比增长了19.78%,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80万t,与“十二五”平均值比增长了125%。按2019年全球产能数据比,占全球电工钢总产能约65.16%。
2)从产量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工钢产量连续4年突破千万吨。2020年,我国电工钢产量已达到1118.11万t。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共生产无取向电工钢约4433.52万t,与“十二五”相比增长36.56%;生产取向电工钢约645.28万t,与“十二五”相比增长39.42%。无取向电工钢产能平均利用率为82.55%,取向电工钢产能平均利用率为82.22%,均在合理区间运行。按2019年全球产量数据比,占全球电工钢总产量约68.54%。
3)截至2020年,我国电工钢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昌吉—古泉±11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神州六号和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工程、高铁等。
1.2品种技术进步
1)“十三五”期间,我国共生产高端电工钢1273.8万t,与“十二五”相比,同比增长90.28%,其中:高牌号(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约830.14万t,同比增长114.9%;HiB(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约443.66万t,同比增长56.68%。
2)“十三五”末年(2020年),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200.29万t,占当年无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20.85%;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产量92.51万t,占当年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58.69%。与“十二五”末年(2015年)相比,“十三五”末年(2020年)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产量分别增长78.48%、11.92%。
3)我国电工钢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产品,已具备全覆盖生产能力,产品表面质量、板形尺寸精度、产品包装等均可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
1.3专利技术
通过orBit专利数据库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申请电工钢发明专利466件、申请实用专利44件;“十三五”期间,我国申请电工钢发明专利367件、申请实用专利54件。“十二五”和“十三五”这10年里,我国累计申请电工钢发明专利833件、实用专利98件,为电工钢创新、科学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发明和实用专利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1.4进出口数量
“十三五”期间,我国共进口电工钢215万t,与“十二五”同比下降36.40%。其中,进口无取向电工钢197.18万t,与“十二五”同比下降20.97%、进口取向电工钢17.82万t,与“十二五”同比下降81.47%。如图9和图10所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共出口电工钢243.41万t,与“十二五”同比增长60.59%,其中,出口无取向电工钢153.7万t,与“十二五”同比增长24.10%、出口取向电工钢89.71万t,与“十二五”同比增长223.63%。
2、电工钢产业现存不足
1)产品结构性过剩,主要是低端产品。一是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能过剩,“十三五”时期我国共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3603.38万t,与“十二五”同比增长26.16%;二是一般取向电工钢(CGO)产能过剩,“十三五”时期我国共生产一般取向电工钢201.63万t,与“十二五”同比增长12.21%;三是从市场需求看,由于产能大,低端产品竞争无序,已供大于求。
2)国家标准中,个别产品不适应市场要求或急需修改条款及增补。如国标GB/T2521.1中,无取向电工钢50W1300产品牌号已取消,但市场上还在销售;又如宝武、首钢开发及批量生产的0.20mm、0.18mm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已在立体卷节能变压器上使用及大量推广,急需在国标GB/T2521.2中增补,紧跟国家《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步伐。
3)非标产品依然存在,如二次油片和黑板(普通碳钢)等。“二次油片”主要指拆下报废后的变压器中的叠片再使用,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禁止使用“二次油片”,但近年来“二次油片”又开始在浙江、河北等地使用或销售;二是“黑板”即普通碳板,与电工钢混合或单独使用,制作电机马达,自身耗能大,不符合国家产品标准要求,目前在重庆、福建、广东等地有一定市场。
4)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国企的装备技术、研发能力、技术人才等优于民企,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提高我国电工钢产业整体水平。
3、“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5年。2021年是新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需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电工钢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冷轧电工钢经历了42年的引进、消化、吸收、革新、再创新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进口到出口、从依赖到自给,从世界电工钢生产及消费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距离越来越近,这是中国电工钢的强国梦。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工钢不仅仅在数量、品种上世界第一,而且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研发能力、智能智造、科学管理等方面,也要力争走在世界前列。
“十四五”我国电工钢产业力争做到“一控五目标”,即:
1)坚决控制产能扩张和高端产品均衡发展,为现代化强国服务。目前我国电工钢主要特点是产品结构性过剩,低端多、高端少。随着下游行业能效升级和新兴产业的需要,高端产品会大增,同时,必须控制好低端产品再上项目和管控好高端产品重现“一窝蜂”。
2)力争实现全面淘汰落后装备、落后产能、落后产品,提升整体水平。当今国际上均采用低温板坯加热工艺技术生产取向电工钢,生产能耗成本低,工序短,产品性能好,是主流发展方向。我国电工钢在引进时采用的高温板坯加热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如取向电工钢产能过大、损耗高,部分民企装备配置低,还有多条取向电工钢的650mm窄带生产线或装备较差的宽带生产线有待淘汰或减产、升级改造。
3)力争实现主要装备和仪器100%国产化。目前,电工钢行业大多数装备已实现国产化,还有部分关键装备依靠进口,如二十辊精密轧机及连续退火炉、激光刻痕、检测仪器等。与国外的差距主要在轧机精度、电控及制造水平等方面,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赶超。
4)力争实现电工钢产品低碳、绿色发展,保证环保达标。加快环保型涂层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十四五”期间,与国际接轨,逐步减少使用非环保型涂层和大力提倡、推广使用环保型涂层。
5)力争高频电工钢极薄带发展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极薄电工钢包括高硅电工钢(6.5%Si)主要用于中大功率高速电机以及中高频变压器、电抗器等产品上,仍属“卡脖子”产品,亟待突破或实现。
6)力争实现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占比达到50%以上、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占比达到70%以上。目前,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占比为25%左右,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占比为58%左右,按照电机和家电、变压器能效升级标准要求来看,我国电工钢还不能适应或满足需求。
此外,在实现“一控五目标”的基础上,还要解决非标产品的使用,进一步规范电工钢市场。一是禁止使用“二次油片”;二是禁止“黑板”与电工钢混合或单独使用,制作电机马达;三是我国电工钢产业存在一定的市场无序竞争现象,如“价格战”、标准执行不严、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没有完全形成等。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news/21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