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质量检验部认真贯彻股份公司党委决策部署,围绕“两会”目标任务,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疫情防控与生产检验“两手抓”,在全面布控防控工作、保障职工安全的同时,全面统筹生产检验组织,面对无取向硅钢取样器告急,开辟检验“专线”,确保硅钢冶炼数据及时准确。
高度重视、快速组织、精准试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地区复工复产难度大,加之物流受限,硅钢冶炼用柱状样取样器告急。2月5日,炼钢作业部提出将无取向硅钢的柱状样检测替换为厚薄样和针样双样检测需求进行硅钢冶炼控制。质检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化学分析室对替换取样形式后的检验准确性进行全面论证和试验。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化学分析室紧急召集技术员、生产骨干,经过细致、深入地研究形成了5个试验方案。他们通过组织样品比对50组,完成加急临时委托检测35批,展开对不同样品类型、不同钢种、不同点位、不同仪器影响的全面验证,用质检人严谨、精准的精神,确保取样形式变更后检验的结果准确无误。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专线”检化验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化学分析室同步组织了区域防控攻坚小组,每个班都有几名职工主动站出来,提前到岗落实对公共区域定时的消杀任务。
统筹部署、精准施策、确保检验提效。一切准备就绪,实际生产检验工作中的难度则体现在制样方式和分析方法的改变上。针对柱状样的检验有一套全自动制样分析线,而针样则需要完全依靠人工制样、分析,这不仅是对检验时间提出的严苛要求,同时也是对岗位分析人员提出的巨大挑战。为了有效提升新检验方式的检验效率,化学分析室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部署的同时,全面动员、协同组织,全力保证检验质量和及时性。设备员优化制样设备布置,提高手动加工试样效率;技术员优化自动仪器的手动分析方法,全面支撑检验高效实施;生产管理人员紧贴生产需求,制定样品优先报出规则、样品不合反馈规则、岗位协同整合方案,动态管控生产数据的报出;岗位分析人员的工作则可用“快”、“准”来概括。“快”是为了保证数据报出时间,“准”是为了保证人工制样符合样品检测标准,只有保证了“快”、“准”,才能满足炼钢工艺的正常调整。为了达到这两点,到达化学分析室的每个样品至少需岗位分析人员多走五十步,又需在砂带机上均匀磨掉样品表面0.5-1mm的厚度,才算完成样品的制备。由于成分分析时间由仪器决定,为了保证氮数据报出时间不超过660秒,他们的这五十步就变成了与“时间”赛跑。偶尔弯曲不直的针样还会给样品制备增加难度。他们为了减少二次取样时间,缩短整个工艺流程,硬是克服困难对样品进行多次加工。以往柱状样全自动分析氮成分平均报出时间是614s。现在人工制样、分析平均报出时间是640s, 他们几乎是全程小跑着完成每天的硅钢检验任务。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带来的是与自动系统相接近的检测效率。
全力以赴,全面保障硅钢冶炼数据支撑。2月13日起,所有无取向硅钢的柱状样全面更换为薄厚样加针样检验方式。疫情防控期间,岗位职工还要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他们迎难而上,勇担当、做表率,休班职工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坚守,设备员、维护人员24小时特护保设备稳定。丙班有职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不能正常到岗,其他职工硬是一人兼多岗,相互帮助、相互协调,圆满完成了全部生产检验任务。维护班党员杨龙祥,本该由倒班岗位轮岗到白班岗位,但由于疫情的扩散,部分维护人员无法到位,为了确保生产检验设备24小时运行稳定,同时给疫情防控创造时间、留出空间,他主动提出继续坚守倒班岗位,用实际行动唱响了党员带头坚守、担当奉献的主旋律。截至2月18日,13天的时间化学分析室冶炼分析岗位职工共完成针样人工检测742批,这个数量相当于以往一个月的人工检验总量。正是他们全方位协同、全过程管控、全身心投入,马力全开地“赶”、“抢”,与时间赛跑,与速度较量,有效保证了公司无取向硅钢生产按计划完成。
来源:首钢股份质量检验部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news/198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