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激情奉献,破解瓶颈难题,助力首钢硅钢产品实现“弯道超车”;他心无旁骛,扎根生产一线,用行动诠释钢铁报国梦……他,就是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钢股份公司硅钢事业部技术一贯室副主任赵松山。
2008年取得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赵松山,来到首钢硅钢事业部,全程参与了硅钢生产线的设计、建设、调试、工艺验证和投产各关键环节工作。用他的话讲,自己是在“懵懂迷茫、执着追求、收获喜悦”的过程中成长着、收获着……
有种生活叫忙碌
赵松山初到首钢硅钢事业部时,硅钢生产线正在进行土建施工。怀揣梦想的赵松山很快就加入到建设者的队伍中,那时,忙碌成为他唯一的“生活”。
后来,他成为硅钢常化酸洗线的工艺负责人。常化酸洗线在整个硅钢产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该产线的工期节点要求特别紧张,大家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但工期按照节点还是有些迟缓。为了如期让常化酸洗线烘炉,工程项目总指挥把所有工序施工负责人聚在一起,每日对施工进度倒排工期,对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订措施、拿方案,明确时限。
一个休息日,赵松山在施工现场看见外国专家忙碌的身影,他便上前询问:“今天是休息日,您怎么来到施工现场?”外国专家对他说:“是你们敬业的精神感动了我,希望我能给你们带来帮助。”简单的话语,让赵松山感到全身都是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制约常化酸洗线的瓶颈问题,被一一化解。最终,常化酸洗线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如期进行烘炉。
有种劲头叫“打鸡血”
2012年3月7日,首钢硅钢事业部成功试制出高温工艺下的第一卷表面质量、性能合格的高磁感取向硅钢。但由于高温工艺成材率低、成本高、性能稳定性差,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该事业部开始向低温取向硅钢生产展开攻关。2014年初,硅钢产线由高温工艺全部切换为低温工艺,但问题层出不穷。每天事业部的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生产线成为大家的办公室、第二个“家”。
在采访的时候,赵松山给笔者看了一组分析数据,仅Excel表格就列出了162万行。笔者估算了一下,将这表格字体设为11号字,按一张A4纸打印54行计算,全部打印需要3万余张,这还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大量数据支撑的前提下,赵松山与他的团队将分析出的数据转化为178套方案,并将最终关键控制点由51项增加到238项,经过一轮轮反复转化实施,历经1年多时间的不断摸索,硅钢低温工艺路线全面贯通。经多方检测机构验证,其产品表面质量、磁性能和板型控制等多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也使得首钢成为世界第四家全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造商,完美实现了“弯道超车”。2016年5月份,中机联、钢协共同组织了“首钢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及超高压变压器应用”成果评审会,专家一致认为首钢技术指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种精神叫拼搏
作为一名工艺设计师,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是每一个行业生产者不断追寻的目标。首钢硅钢产品之所以能“弯道超车”,能迅速跻身行业前列,得益于大家心中不断超越的拼搏精神。
赵松山回忆说,在硅钢设备调试期间,一位外国专家给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这位外国监理告诉赵松山说:“只要你去想办法,万事皆有可能实现。”
为了解用户的需求,赵松山与销售人员多次走访高端用户,回到单位与技术团队一同围绕产品特性,研究组织生产方案,这其中包括炼钢、轧钢、硅钢多个产线的联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尽快打通0.23毫米、0.20毫米薄规格产品质量稳定和均匀性瓶颈,赵松山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与产品为伴。最终,产品在某变压器厂试用,从工人到技术人员都评价说:“首钢硅钢就是好用。”
在产品试制和认证过程中,赵松山在客户生产现场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全程跟踪硅钢片纵剪、横剪、叠片和最终检测,全面解决了用户的疑虑。后来,客户发来感谢信,对首钢硅钢产品的长期稳定供应和用户服务支持表示感谢。
来源:中国冶金报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news/17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