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2013年电工钢产品产能情况及发展方向

2013年,我国电工钢产业在艰难中度过,其产能和产量继续释放,国外产品和非标产品大量冲击市场,产品价格和利润水平直线下滑,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2014年将是我国电工钢行业调整转型的好时机,我们可以从推广高性能电工钢、提高电工钢产品标准、加快热轧电工钢淘汰等方面入手,加快电工钢产业升级。
 
2013年电工钢产业艰难前行
 
电工钢产能利用率增加。2013年,我国具备冷轧电工钢生产能力的企业约有32家,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6家,其中有4家暂停生产(不含热轧电工钢);合计产能约为1049万吨(不含热轧电工钢),与2012年相比,增加产能159万吨,增幅为17.87%,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产能927万吨、取向电工钢产能122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无取向电工钢产能增加152万吨,增幅为19.61%;取向电工钢产能增加7万吨,增幅为6.09%。电工钢产能利用率为76.74%,与前两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个别企业的电工钢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00%或超过设计产能。(见表)
 
序号
区域
2013年生产能力
共计
取向
无取向
1
西南地区
2
20
22
2
华中地区
54
176
230
3
华南地区
8
65
73
4
华东地区
37
420
457
5
华北地区
17
140
157
6
东北地区
4
106
110
合计
122
927
1049
说明:1.东北地区的通钢以及华东地区的海达、华诺、大力神等产能未做统计。
 
2013年,全国热轧电工钢产能仍维持2012年的水平,全国约有13家热轧电工钢企业,除个别企业在上海挂牌销售外,几乎全部暂停生产,特别是国有热轧电工钢企业已全部停产、转型。预计119.5万吨热轧电工钢产能可能在2014年全部停止生产或退出市场。
 
2013年,仍有约6家企业在建或扩建冷轧电工钢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福建、河北、山东等地区。其中,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项目各有3个。预计新增冷轧电工钢产能约165万吨,其中取向电工钢约35万吨、无取向电工钢约130万吨。预计2014年我国电工钢产能增长12%~13%。其中,取向电工钢增长4.09%(不含山西长治和河北邢台项目),无取向电工钢增长14.02%
 
高性能电工钢产量增长。2013年,全国共生产电工钢798.68万吨。其中,无取向电工钢704.09万吨(含高牌号64.28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7.94万吨,增幅为24.36%;取向电工钢94.59万吨(含高磁感58.54万吨),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8.69万吨,增幅为24.62%
 
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的高磁感取向电工钢(HiB)产量增幅为44.44%,占全国取向电工钢产量的62.24%,占中国市场需求的76%。其中包括武钢30.83万吨、宝钢25.90万吨、首钢0.80万吨、鞍钢0.07万吨、广东盈泉0.94万吨。
 
2013年,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幅为35.13%。我国具备可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能力的企业有武钢、宝钢、太钢、鞍钢、首钢迁钢和马钢,其中武钢生产20.99万吨、宝钢16.40万吨、太钢17.50万吨、鞍钢2.04万吨,首钢迁钢7.30万吨,马钢0.05万吨,占全国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产量的8.88%
 
电工钢进出口数量均下降。2013年,我国电工钢进口67.13万吨,同比下降5.61%。其中,取向电工钢进口17.90万吨,同比下降24.60%;无取向电工钢进口49.23万吨,同比增长3.9%。与此同时,我国出口电工钢27.81万吨,同比下降0.32%。其中,出口取向电工钢2.95万吨,同比下降15.71%;无取向电工钢出口量为24.86万吨,同比增长1.89%
 
2013年,日本、韩国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取向电工钢进口来源国,占总进口额的79%;其次是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占总进口额的19%。无取向电工钢主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中国台湾、日本、欧盟和美国,进口量最大的是中国台湾,达到21.45万吨,同比下滑24.91%;其次是日本19.50万吨,同比下滑0.32%
 
市场具备4个趋势性特点
 
2013年,国内电工钢市场持续低迷,呈现出4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性特点。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趋势在2014年还将延续。
 
进口资源量持续下降,国产资源市场占有率大幅攀升。进口电工钢数量的逐步下滑有效缓解了国内的供应压力,也给国产电工钢市场占有率提升提供了较大空间。受国外贸易壁垒影响,2013年电工钢出口量不增反降,但出口总量较低,对国内电工钢市场影响不大。无论是从价格、质量来看,还是从牌号、性能来看,国产电工钢资源的替代性都越来越强,预计2014年电工钢进口量将继续呈下降态势。
 
热轧电工钢产能基本退出市场。目前虽然上海市场尚有两家企业的热轧电工钢还在挂牌销售,但其产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淘汰热轧电工钢对中低牌号冷轧电工钢提高市场占有率有一定的利好。
 
贸易商数量和经营的电工钢资源数量下降。2013年,电工钢市场中间交易萎缩,蓄水池功能减弱,市场低库存成为常态。钢厂方面也逐步减少贸易商代理,主要发展直供客户。2013年,经营电工钢的贸易商比2012年减少10%以上,预计2014年这一趋势将持续,一些有加工配送业务、资金丰厚的贸易商优势或更为突出。
 
电工钢产品结构和竞争要素逐渐转变。民营钢企以生产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为主,凭借价格优势逐渐成为替代热轧电工钢的主力军,甚至部分下游Q195材质冷硬材料市场也被其抢占。一线、二线钢厂在高效、高磁感、更薄规格电工钢以及家电和电机专用牌号、汽车用电工钢等领域逐步发力,武钢、宝钢、马钢、首钢都在考虑增加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预计2014年电工钢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多因素制约产业发展
 
产能无序释放,造成供大于求。目前我国电工钢产能还在继续放量,还有几家硅钢项目在建或投产。据相关统计,2013年电工钢总消费量约为686万吨(不含15万吨二次油片),其中无取向电工钢约为606万吨、取向电工钢约为80万吨(不含15万吨二次油片)。从实际产量和电工钢消耗量看,电工钢产能已出现明显过剩,后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预计在2014年,会出现个别电工钢企业生存艰难,面临破产或关停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未来二三年将出现电工钢产能全面过剩以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
 
国内电工钢需求减弱。取向电工钢方面,2013年取向电工钢消耗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国家以调结构、淘汰落后、保增长为主线,新的投资趋缓,需求明显减少;二是变压器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购买力明显减弱。无取向电工钢方面,低端无取向电工钢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且家电行业的电工钢市场未来很难有新的需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进口“二次油片”和非标产品的影响。取向电工钢方面,目前全国还存在不少于15万吨的“二次油片”市场,主要集中在浙江台州路桥区和河北雄县等地,“二次油片”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我国变压器和电工钢产业的市场环境。无取向电工钢方面,在我国广东、福建、江浙等地,还有一些企业使用非标产品,不利于国家对高性能电工钢和高效电机的推广应用,特别不利于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和产品技术进步。
 
进口电工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取向电工钢方面,国外取向电工钢或二级品对国产取向电工钢的市场具有较大冲击,与国产取向电工钢相比,国外同牌号产品价格要低3%~10%,并有降牌号或降级销售行为,影响了国内电工钢市场。无取向电工钢方面,国产无取向电工钢已完全具备自给的能力,建议尽快建立质量论证和制定技术壁垒等相关规定,扩大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鼓励企业出口,减轻国内产能过大的压力。
 
电工钢产品标准不适应用户需求。《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带(片)》(GB/T2521-2008)这一标准从2008年发布执行至今已5年有余,从现实情况看,各企业生产的电工钢性能和标准规定的指标情况,与国家标准都有一定的区别,国家标准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我国电工钢的实际水平,宜尽快修订。
 
多措并举实现电工钢产业转型
 
尽管存在以上不利因素,但,2014年依然将是我国电工钢行业调整转型的好时机。
 
2014年,国家将继续开展推广应用高性能电工钢、建立上下游应用平台等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抑制产能。在热轧电工钢产能退出历史舞台后,中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和高效电工钢的需求将扩大。此外,国家、行业治理市场环境和国家电力工业的再投入、下游行业调整都将给电工钢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为了把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弱到最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贯彻国家推广高性能电工钢工作方案,加快电工钢生产企业与变压器、电机制造企业的应用示范平台的组建工作,同时加快电工钢与电器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
 
二是建议国内主流电工钢企业重点开发目前国内还不能生产的高端产品,如高磁感取向电工钢(0.15mm0.18mm0.20mm)和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0.30mm0.35mm,铁损在2.10W/kg以下及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
 
三是加快修订国标GB/T2521-2008的电工钢产品和变压器及电机用非晶材料产品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抑制产能过剩,对产品标准中的不适应部分和条款进行修订,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是加快热轧电工钢的淘汰工作。2014年是我国淘汰热轧电工钢的最佳时机,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2014年下达有关淘汰热轧电工钢的相关文件,并提出淘汰热轧电工钢的节点和落后装备的处置方案,明确淘汰热轧电工钢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责任分工、处罚条例等。
 
五是电工钢生产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端产品的生产,以缓解供需矛盾的压力。
 
六是我国电工钢区域化市场和物流配送竞争优势已经形成,电工钢生产企业要加快重组,强强联合,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对不具备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的企业,可劝其退出或转行。
 
收稿时间:20144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news/119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