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未来发展研究——基层供电所篇

编者按

站在当前多重关键要素的交汇点,「朗新研究院」作为能源电力行业营销领域持续耕耘的创新实践者,深刻洞察当前电力营销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变化,并结合电力营销各个专业的不同发展特点,策划并开展了《新形势下的电力营销未来发展研究》系列稿件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旨在深入理解下一个阶段营销发展可能出现的新变化,把握未来创新发展的核心思路及重点方向,同时也期望能为电力营销业者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朗新研究院 作者:司鸿炜、王保红)

导语

当前,双碳目标趋近、新型电力系统及电力市场化建设加速推进,电网规模持续增大、复杂度也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农业现代化用电需求激增、城乡服务均等化、极端天气的应对等,一系列的新形势都对供电服务提出挑战。供电所(部分电网设立城区供电服务站等基层单元,本文以供电所统称,特指供电服务最末端的组织机构)作为能源服务“最后一公里”关键枢纽,能力的持续提升、进阶,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必修课题。

回溯演进历史

供电所历经多年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十二五”时期,侧重供电所的标准规范建设和县域电网基础覆盖;“十三五”时期,全能型供电所铺开建设,聚焦末端融合与基层人员的一专多能提效;“十四五”时期,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基于移动端的服务互动能力显著提升,并开展了网格化服务新生态建设。总体来看,供电所已从传统作业及运维全面走向数字化转型。

图1 基层供电所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现状挑战分析

供电所近年来的整体效能已有显著的提升,但在供电服务业务快速发展情况下,呈现“既要满足更高供电服务要求、又要适应增量新型业务、还要进一步提升人员能力素养”的特征,面临的挑战多且复杂。

从现状看,员工老龄化、基层考核压力、任务负担重等宏观共性挑战较为趋同,众多供电所均有类似挑战,但相对表象,难以切入开展实质性的解决。

进一步剖析来看,因供电所数量多,属地区域特点、发展基础的不同,中-微观挑战分散各异:

一是业增人减与结构性缺员。业务量在客户需求、保供要求提升下日益增长,网格服务需7×24小时在线,月平均60余台区巡视运维、周档案修改量在150余次;同时,传统业务因电网发展,技术复杂度提升,如配网运维对技能的要求提升、高压班组人员需求提高,与所内员工总数呈下降的趋势产生发展矛盾。

二是高品质服务及精益管理带来的考核压力挑战。营销、生产、安全等多专业向供电所下达定额工单任务,并需落实到人。

三是基层能力储备与新形势新业务发展的矛盾。负荷精细管理、新型主体服务创新、市场化、绿电绿证碳等新业务发展迭代快,特别是新能源资源禀赋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快速响应新兴业务服务需求的挑战巨大。

四是数字平台发展需要与执行操作能力相匹配。基层供电所的系统及功能点多面广,数据高精准、实操便利性高是数字赋能出成效的基础,数据协同、业务功能智能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外部影响分析

国家提出新要求。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底线、能源保供和供电服务监管要求日益提升;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提出的供电高质化、用电绿色化、服务普惠化等五化目标对供电服务提出直接、明确的发展要求。

行业呈现新形势。新型电力系统带来供电服务业务结构变化,需求侧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带来诸多增量业务,市场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来服务新需求;供电可靠性挑战大,城乡居民用电占比快速提升(逐步趋近发达国家)、电能占终端消费比重在2030年将达到35%,政府、用电客户均提出更高质量的服务要求。

内生发展新机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奇点已至,基层供电所作为电网服务触角最末端、最前沿,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最佳实践应用地,将成为新一轮数智转型的载体,在基层减负、提质增效方面存在很大的应用发挥空间。

在“现状挑战”分散各异、“高要求+新形势+新机遇”多且持续变化情况下,基层供电所整体能级的提升方式和发展方向将更为丰富;同时,考虑各类供电所的属地特征、电网规模、资源设施基础、人员配置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基层供电所的未来发展不能一概而论,集约标准化的“万金油”方式可能不太合适。

创新发展思路

从基层供电所的运行来看,都可归结为基层人员在特定区域,利用设备及数字系统,针对电网设施、面向客户,开展供电服务及业务执行,本质是“人-区域-客户-设备-设施-业务”固化的基本要素。未来,需要面向这些全要素,锚定“优质服务的‘前沿阵地’,承载多跨融合型业务执行”的不变内涵定位,结合市县公司专业及资源支撑赋能优势,开展新型供电所的个性化升级。

另有一个重要方面需同步考虑:长久以来,基层人员实践的经验能力聚焦传统供电服务,为适应新挑战、新形势、新业务带来的冲击,应对的思路和方式不能仅局限于供电所本身。从定位来看,市县级公司是赋能一线最有效的重要角色,拥有创新资源和专业能力,能够为供电所提供关键支撑与赋能。

对于结构性的缺员与业务量的增加,核心是人员-岗位-能力的提升,一岗多专、一专多能要求是必然,一方面是人才梯队建设、多元化培训,另一方面是将“老专家”的隐性经验、故障及服务经验通过各种方式显性的沉淀共享应用。此外,充分利用骨干人才“由点及面”推广能力、发挥种子效应,也是必要方式。

对于行业新形势快速发展与基层能力储备的矛盾,考虑新业务及市场化进程仍在快速发展,供电所自身本质上难以仅从培训塑造业务能力,上层省市县公司的专业支撑和专项组织运营模式是关键要素。

对于国家层面提出的高品质供电服务要求和内在精益管理发展诉求,宽泛来看,目标是整所智慧运营能力提升,核心是将人-事-物等所有要素,通过统一工单这一载体,精细管理起来、高效运行起来。

对于数字化平台发展与数智技术应用,核心是利用好已有的数字平台,为基层提供便捷好用的工具,把服务及作业人员武装起来,从繁忙的重复、耗时、复杂分析研判工作中解放出来,提效提质。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基层供电所的发展思路可围绕以下三个条线进行分类:一是人员能级提效,关注人才和专业知识经验沉淀和广域传承共享;二是智慧灵活运营,关注工单驱动的全所智慧高效运行及管理,以及依托市县优势资源的灵活共享支撑;三是精准数智赋能,考虑基层数字化系统已足够充裕,以减负提效、缓解服务压力为核心,优化业务执行模式,针对性提供轻量级小工具,持续提升员工承载力的基线水平。

图2 新形势下的基层供电所发展思路

创新规划框架

首先,区域层面的基层供电所的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其地理特性、员工承载情况、客户特征以及资源禀赋等,围绕三条主线实施个性差异化升级策略,支撑核心供电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新型业务承载更加专业广泛

在人员能级提效方向,“专家-中坚-新秀”梯队建设是基础;逐步将专家骨干的隐性经验及案例沉淀到知识库,并通过智能问答应用到实操;开展从课程、实训方式等维度的体系化培训升级;同时,强化价值导向的考核优化,更加强调通过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分配,成为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核心抓手。

在精准数智赋能方向,重点围绕基层员工的业务执行和服务的界面开展升级应用,其一是供电交互服务过程的提质提效,如停复电智慧服务、服务态势主动感知等;其二是现场作业的赋能赋效,如配网故障研判与处置辅助,融合软硬件一体的无人机智能巡检、变压器测温等;其三是数字化业务的效率提升,如区域电费账单的解析处理、档案及联系方式的协同治理等;其四是系统及数据的友好协同性提升,打造“一体化”数字工作台,让基层拥有“一个平台办所有事”的便捷体验,并持续提升关键数据质量和协同效率。

在全所智慧运营方向,发展业务全域工单驱动,提高整所运行质效;在市县区域试点新型业务服务中心,供电所可按需下单调用专家,为客户提供微电网、配储咨询、绿电绿证等一站式的新型供电服务,提高区域新业务承载能力;创新专业化+综合化班组模式(高压运维、无人机巡检等),破解结构性缺员矛盾,实现复杂及新型业务运营的资源集中赋能与服务场景下沉。

图3  新形势下的基层供电所创新规划框架

结语

展望未来,基层供电所已迈入从“全能型、数字化”向“智慧灵活、业务高效广泛承载”进阶跃升的关键期,作为能源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枢纽,供电所必须主动拥抱“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来的变革,通过深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应用,打造更敏捷、更智慧、更具韧性的基层服务单元,以有效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极端天气频发等严峻的供电服务挑战,为最终构建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现代智慧配电网、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9403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