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吉林,寒风凛冽,冬意正浓。220千伏怀德变电站内,长春供电公司员工对新投运的固定式融冰系统开展最后一轮调试。在500千伏嘉合1号线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验收现场,国网吉林超高压公司员工操作搭载高清摄像头、应用了仿线飞行技术的无人机,对线路上新加装的回转式间隔棒开展巡检……从设备抗冰能力升级到网架韧性补强,从精准监测预警到全链条应急保障,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预防在前、应对有序”为工作导向,全面提升电网抗冰防舞动水平。
国网吉林电力聚焦补强网架、消除县域薄弱点,针对历年寒潮中易受影响的线路区段、设备,着力解决电网结构中的问题,提升电网设备设防标准,增强电网韧性。该公司重点针对3个薄弱县域、历年覆冰舞动故障区段及“两大两微”(大档距、大高差和微地形、微气象)区段,开展靶向治理。该公司于年初启动2025年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及补短板工程,截至目前共改造输电杆塔1840基,新建66千伏线路2445.34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0573.22千米,加装间隔棒12385支,从源头上增强电网抵御低温雨雪冰冻的能力。
长春供电公司通过优化网架结构,改造单电源变电站41座,增强变电站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在配网层面,该公司改造10千伏配电线路348条,新增141条联络线路,将全域配网联络率提升至78.4%,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吉林市是冰冻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吉林供电公司针对县域农网薄弱环节开展集中攻坚,完成供区内5个县域292个台区改造,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174.59千米。
为了精准预判线路覆冰、舞动情况,国网吉林电力构建精细化监测网络,通过多项科技手段,完善监测体系。年初以来,该公司新安装261台覆冰舞动在线监测装置,加装14447台可视化装置,形成“空中+地面”的联合监控网络,便于运维人员通过远程画面快速定位故障区域并及时处置。该公司深化“电力+气象”合作模式,与吉林省气象局组建气象综合研判专班,实时获取“短时临近+微气象”预报信息,并根据气象报告提前3天发布覆冰预警。今年以来,国网吉林电力已与吉林气象局开展会商47次,出具气象报告129期。该公司还自主研发了网格化气象预测分析系统。该系统接入了1400余个气象站点的信息,可实时监测、精准预测线路舞动、覆冰等风险,支撑电网运维。
推进融冰、除冰设备实用化、规模化应用,是吉林电网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手段。国网吉林电力自主研发智能共振除冰机器人。它可在30分钟内清除300米线路档距上30毫米厚的雨凇覆冰,与传统人工除冰模式相比,效率提升5倍以上。目前,该机器人已在长春市、吉林市等地投用。该公司完成8台移动直流融冰车和25台低压拓展式融冰装置的维修保障,并先后在长春怀德、九台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固定式融冰系统。两个系统总容量达2.75万千瓦,可实现7条220千伏、19条66千伏线路的固定融冰,覆盖长春北部及周边重点供电区域。该公司还梳理各地区220千伏变电站10千伏外部电源,做好10千伏应急电源车调配,确保融冰车无法接入常规电源时,能通过应急发电车持续开展融冰作业。
国网吉林电力组织编制地市公司电网防冰“一张图”。“一张图”集成了驻守人员信息、抢修物资存放位置、观冰断引点位等关键数据,运维人员轻点屏幕就能查询关键信息,实现精准调度。该公司还构建“省、市、县”三级抢修体系,建立“区域互援”机制,组织所属各单位开展抗冰能力评估和融冰装置应用培训。
国网吉林电力持续优化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动态调整观冰策略与资源部署,以“硬件+软件”“技术+机制”的双重保障,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