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七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暨《中国电网工程技术发展报告2025》发布会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新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基建部主任张宁,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部副总经理董言乐,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立新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国家电网公司一级顾问陈维江、南方电网公司首席科学家饶宏、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曾嵘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南网能源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电规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明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党委副书记、执行总经理宗孝磊出席会议,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世宇主持会议。

杜忠明代表国家能源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展望“十五五”,电力系统呈现出高新能源渗透率、高电力电子化、高供需随机性等特点,对电网的接纳能力、安全运行及供电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电网领域应从加强各级电网统一规划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电网发展、加强电网发展要素资源保障等三方面发力,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要求,加快构建主配微协同的新型电网平台,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李新生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所有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电网承担电力输送、分配和供应的任务,是能源输送和转换利用的核心枢纽,是电力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能建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战略目标,立足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充分发挥了国家智库、顶层设计与规划咨询的高端优势。电规总院已连续5年发布《中国电网工程技术发展报告》,报告内容不断丰富、影响力持续扩大,见证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工程技术的跨越发展和斐然成就,已然成为记录中国电网技术进步的重要年鉴,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权威指南。

陈维江、饶宏、曾嵘三位学者分别围绕电网安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新能源外送技术等关键议题发表主旨演讲。陈维江在《基于电网拓扑瞬态重构的短路电流柔性抑制方法》报告中,为解决短路电流超标这一行业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饶宏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报告中,深入剖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为后续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带来重要启发;曾嵘则以《支撑100%新能源大规模送出的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了直流输电技术在实现纯新能源高效外送方面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
胡明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他表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电网发展面临新能源高比例接入、输电通道资源紧张等多重挑战,这对电网安全、保障能力、数智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顺应我国电网技术发展形势,电规总院聚焦重大规划研究、重大政策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积极开展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研究,全方位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层次参与雅下水电、藏粤直流等新时代重大工程,全力推动电网领域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此次会议旨在为电力行业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同时全面展示总院一年来深入调研、潜心研究、科学论证、客观评判的最新智库研究成果和重要观点。电规总院将秉承“科学求实、客观公正、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继续为各级政府、企业、机构提供优质的高端咨询服务。最后,他向国家能源局和有关部门多年来给予电规总院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

会上,电规总院发布了《中国电网工程技术发展报告2025》。《报告》全面总结了2024年我国电网工程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工程建设标准等多个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研判“十五五”电网发展形势及技术装备攻关方向,深度展现了电规总院最新研究成果和重要观点。报告以丰富的工程实践和典型案例为基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及相关单位全面了解掌握我国电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电规总院已举办七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按照“网源协调发展创新实践”、“输电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变电技术创新及设备智能化升级”、“电网数智化技术创新”、“电网设计行业标准宣贯与应用实践”五个分论坛进行了宣讲与交流,业内同行就如何在电网发展中破解资源紧张难题、推动能源转型、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来自国家能源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内蒙古电力,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电力设计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备制造企业、施工企业、运行维护企业、新闻媒体等100余家单位的400多名代表受邀参加了此次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