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9时50分,江苏电力信通公司信息运检中心员工李亚乔应用一键自动化部署工具,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无人机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优化。以前,这项工作需要人工用两天时间完成。一键自动化部署工具是该公司依托代码自动化技术开发的工具之一。
江苏电力信通公司是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的信息通信支撑机构,担负着信息通信系统建设运维、网络安全保障等职责。2024年以来,该公司创新建设集约化管控专区,推动运维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信息系统运维自动化替代。该公司还推进智慧客服、辅助巡检等人工智能运维场景落地,助力信息系统运维模式向智能化升级。
集约化管控专区确保操作安全
8月14日上午,江苏电力信通公司信息平台运检专责朱佳佳通过门禁人脸识别、工作票信息关联验证后进入运维专区。随后,根据工作任务,运维专区管理系统自动给朱佳佳分配了工位。当天,她要开展PMS3.0输电运检管理功能升级工作。
2024年7月,江苏电力信通公司根据运维逻辑和安全标准等因素,建设分区域运维专区。专区内实现研发验证、安全测试、软件测试等环节线上一体化运作,通过专区专机操作、全程实时监督等方式,严格防止违规操作,保障数据安全。
“我们编制了33篇运维规程,滚动更新在线知识库,确保各层各级、异构多元的信息化运维对象都有规可循。”江苏电力信通公司信息运检中心负责人何金陵介绍,该公司细化完善了国网江苏电力数字化建设关键技术实施细则,固化系统建设架构与技术标准,明确5类87项技术要求,控制因系统数量增长带来的运维运营成本。
江苏电力信通公司还构建信息系统应用成效综合评价模型,配套建立在运信息系统“红黑榜”制度,精准评判信息系统实际应用情况,实施“黑榜”系统限期下线整改。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出具“红黑榜”报告37期,推动下线“黑榜”系统32套。
信息系统一键自动化部署
信息系统检修首先需要业务部门员工提报检修申请,由专项测试人员开展检修内容测试验证,再由运检人员开展检修,完成后还要开展检修验证及定期评价。
江苏电力信通公司创新应用基础设施即代码(IAC)技术,将信息系统内部需要手工更改的参数固化为标准化代码,开发一键自动化部署工具,实现信息系统部署和检修流程自动化。该公司在系统上线前的准备环节,基于技术标准明确上线要求,将运维安全风险管控前置;在系统发布环节,依托自动化技术,实现一键发布上线,并全链路监管整个流程的数据融合应用和智能告警等情况。
“目前,一键自动化部署工具已适配PMS3.0的31套微应用,每月平均完成系统发布300余次,把平均3至5天的系统上线部署周期缩短至1小时以内,使信息系统检修‘一次合格率’从78%提升至91%。”何金陵介绍。
针对系统变更、监测分析、数据运维等高频常态业务,江苏电力信通公司应用IAC技术自动化部署已实现60余套业务系统在多个云平台稳定运行,累计支撑相关操作超1200次。
报修咨询及时精确应答
终端报修及业务咨询是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两类高频场景。为了解决这些场景中服务大量依赖人工、业务高峰期响应慢等问题,江苏电力信通公司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打造智能客服智能体,将其嵌入在线信通客服平台。该智能体于2024年7月上线,已累计服务超2.3万单,减少30%人工投入。
智能客服智能体以“大模型+知识库+源端系统”为架构,可采集各类源端系统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完成分析决策闭环。面向终端报修场景,智能客服智能体可运用语义理解能力实现语音交互、信息精准采集和工单自动派发,目前已实现终端报修业务100%智能受理,累计智能受理报修工单超1.9万单。在业务咨询场景中,智能客服智能体依托大模型意图识别、多轮对话能力及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实现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9套业务系统常见咨询智能应答,咨询应答准确率超80%,已累计服务超4000次。
“当前,光明电力大模型已在输电、变电等多场景深化应用。我们持续探索光明电力大模型在信息系统智能运维等场景中的应用落地,借助大模型在海量数据处理、复杂模式识别等方面的能力,辅助系统运维人员提升系统部署运维水平,助力输电、变电专业数据采集分析和缺陷隐患识别诊断等工作智能化升级。”江苏电力信通公司总经理吴旺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