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南方电网公司深入推进各地重点工程加速建设

压实各级责任 筑牢安全防线

聚焦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各单位深刻把握安全生产面临的复杂形势,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统筹抓好重点任务,压实各级责任链条,坚决守好安全底线,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走进500千伏徐闻东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挥舞长臂,工程车在主体建筑间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各司其职,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目前,广东湛江地区明阳巴斯夫湛江徐闻东三海上风电、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广东能源湛江徐闻东一海上风电等三个项目正在同步建设,总装机容量超120万千瓦。该工程投产后湛江南部地区新能源外送能力将提升至410万千瓦,为新能源电力外送构建高速通道。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广东电网公司湛江供电局把安全风险防在前、控在前,通过周末领导带班检查、日常飞行督查等多种方式,对现场安全措施和管理人员履职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落实“5+1”休整培训机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安全学习及技能培训,持续提升人员安全知识技能水平。

8月18日,深圳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地一片繁忙。随着深圳盐田供电局工作人员“开关合闸,送电完成!”的指令,该作业区二期业扩报装配套工程正式投产,供电容量1.6万千伏安,可为该码头后续的全自动岸吊安装调试及生产运营提供稳定电力。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盐田港东作业区拟建3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00万标箱,将支撑深圳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针对工地临海的特殊环境,深圳盐田供电局进一步夯实安全施工举措——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和机械化施工,通过运用电缆输送机、辅助排水设备等组成“智能施工团”,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性与效率,仅用15天便完成总长6.8千米的电缆敷设任务,较常规时间缩短33%。

此外,各参建单位提前组建专项勘查小组,形成包含“风险位置、影响范围、应对建议”的可视化勘查报告,为后续施工规避潜在盲区;同时,按日、周召开碰头会议及时汇总梳理中高风险管控措施,严格落实“现场作业风险管控二十项硬措施”,全方位保障工程高质量按期交付。

8月19日,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溪洛渡水电站右岸的山崖上方,云南电网送变电工程公司近100名电力工人正在对永善500千伏网架加强工程的新建输电线路开展最后两个区段的架线施工作业。该工程是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云南省重点电网项目,总投资约3.3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提升溪洛渡水电站对云南省的电力支撑保障能力。

据了解,永善500千伏网架加强工程穿越乌蒙山麓,全线路高山大岭地形占比40%,部分基位需穿越无人区,材料运输极为困难。面对诸多艰难的环境因素,施工单位派出专业队伍,精准识别建设难点及阻点,制定专项攻坚工作方案,采取“21基平台搭设、91基架索道架设”等方式,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施工单位定期召开进度复盘会,项目部建立周报机制,及时汇总梳理项目存在困难、检查各项进度纠偏措施落实情况。“为加强现场安全管控,我们实行现场作业最小单元负责人制,确保作业现场重点要点管控工作100%到位。”永善500千伏网架加强工程项目经理谢闽说,项目部牵头组织各参建单位集中分析违章产生根源,严格落实作业视频监控“4个100%”要求。该工程计划今年11月完成全部主体施工,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可控在控。

盯紧关键环节 创新项目管理

当前,电网建设正处在施工高峰期,各单位围绕目标任务,紧盯生产经营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抢抓施工黄金期,全面精准施策,创新项目管理,全力管好施工作业现场。

近日,“十四五”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500千伏国能清远电厂二期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广州段线路主体及科北站扩建工作全部完成,提前1个月具备投产条件。

面对专业交叉作业难度高、电网运行方式薄弱风险大等严峻挑战,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稳扎稳打完成累计53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停电,制定80余份专项施工方案,有效应对71项危大工程施工风险;严格落实“现场定制化、人员目视化、现场网格化”要求,化解累计546项中高风险作业,高峰时段日均超600人现场作业安全管控难题;作为省公司首批机械化施工试点项目,依托新型旋挖钻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全过程92%机械化率,助力建设提质增效;通过工程协同管理平台同步应用智能操作、智能安全、智能巡视、智能录波、航拍技术等数字化辅助手段,推动“策划、许可、施工、监护、验收”工程全流程五大核心环节的“深细严实”;建设与结算工作并行推进,在全线贯通的同时完成中间结算。

该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提升“西电东送”主通道及广东北部电网支撑能力,同时确保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片区后续核心送电通道按时投运,为保障相关场馆上级电源可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广西北海涠洲岛,220千伏涠洲变电站工程已进入电气安装阶段,超百名建设者抢抓进度,配电装置、电缆室电缆桥架安装等工作有序开展。而在距离涠洲岛24海里的陆地一头——北海市墩海侧,陆对海定向钻也已完成陆地钻孔,进入海上施工环节。

据悉,220千伏涠洲岛跨海联网工程(以下简称“跨海联网工程”)的220千伏线路将采用“陆缆+海缆+陆缆”的形式建设。“陆对海定向钻是跨海联网工程陆海贯通的关键节点、重大难点,也是整个项目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广西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项目管理二部经理吴星介绍说,陆对海定向钻就像做微创手术,从陆地斜着往海底钻孔,形成一条地下隧道,海缆从隧道穿过,既关系到海缆敷设的质量问题,也关系到避免大规模开挖破坏海洋环境。

跨海联网工程采用国内最长跨海联网海底电缆非开挖水平定向钻,从海床下穿越涠洲岛珊瑚礁区域登陆涠洲岛,最大程度地减少项目施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工程整体计划于2025年12月底竣工投产。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协调加大跨海联网工程的物资运力,从一艘船的四个车位提升到整艘船全部车位,运力提升了5倍以上。”北海供电局涠洲供电分局经理田泉说。

同样在广西,广西220千伏崇左电厂一期接入系统工程于8月17日正式投产。该工程新建220千伏线路280公里,扩建500千伏崇左站、220千伏金马站、220千伏渠黎站。南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副总经理吴有能介绍,自今年4月开工即面临多重挑战,恰逢雨季汛期降水多,有效施工时间压缩超三成。面对雨季施工、临近带电作业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三个一”风险管控模式,通过“一表统风险”“一站双监督”“一图管全程”等举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前2天完成变电站扩建建设任务。

“我们从安全、进度、质量三方面精准发力进行进度管理,项目部倒排工期细化每日施工计划,明确人员、机具、设备等资源的调配方案,建立‘问题不过夜’机制,通过编制施工日报,对进度滞后环节及时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南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基建部高级经理王元军说。

工程的建成将显著提升广西电网供电可靠性,同时通过高效消纳崇左地区清洁能源,将助力打造清洁能源综合示范基地,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推动科技攻关 提升施工品质

科技创新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统筹科研力量和创新要素,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科技创新正在全力支撑重点工程建设,为电网工程注入强劲动能,全面提升建设质效与发展韧性。

海南500千伏昌化变电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开展智能变电站远动对点调试工作。该工程投产后将为昌江核电及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提供核心通道。

500千伏昌化变电站作为海南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的三座枢纽变电站之一,该站将通过国产化物联网操作系统、全域感知设备与智能运检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变电站设备智联、系统智控、运维智能的数字化转型。

“该站将通过打造适应海南电网集约化管理的数字变电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实现设备状态全景感知、作业行为全过程监管、安全风险智能预警,全面提升变电站的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水平。”海南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总经理效志强介绍,该系统遵循统一技术路线、数据贯通融合、云边协同等原则,可实现智能巡视、运行监测、操作辅助确认、智能安全等功能,同时还打造“人—机—物—环—管”五维智能巡维体系,推动“运、检、控”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云边协同、数据互通、算法策略复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变电站建设模式。

而在黔南大地,贵州220千伏瓮福化学供电线路工程验收现场,工作人员正开展全面排查与逐项整改,全力冲刺8月30日前建成投运的目标。

该工程大部分线路穿行于地形复杂的山区,给传统施工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建设分公司大力推行机械化、智能化施工方式,显著提升了建设效率与科技水平。除运用无人机高效展放导引绳之外,还引入了激光点云测量仪等先进设备,对全线进行高精度测绘与三维建模,构建出完整的线路数字模型。这一技术手段彻底改变了以往树障排查依赖人工、数据粗略的困境。“通过激光点云精准测量,我们能够清晰直观地在模型中识别哪些树木影响线路安全必须砍伐,哪些可以保留,实现了科学砍伐与生态保护的有效平衡。”贵州电网公司建设分公司项目经理杨澔介绍,此举不仅大幅提升了缺陷处理的效率,也为“零缺陷”移交投产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据了解,作为黔南州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该线路投运后,将重点为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内的黄磷生产、五氯化磷电池材料、磷资源综合利用及电子化学品项目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有力释放当地磷矿资源潜力,进一步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能源保障能力提升。

8月15日,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以下简称“三山岛工程”)关键线路——江门段正式开工,该段是进入大湾区的必经之路,总长118.5公里,共237座基塔。预计今年底,该工程可完成海上辅助平台建造、阳江海缆转架空站封顶等各项工作。

三山岛工程建设正酣,工程技术支撑及生产准备更是一刻不敢松懈。“面向海上换流站内部、外部水上设施的复杂检修环境和无人化作业需求,广东电网公司正在开发具身智能机器人、多足—多臂协同式智能作业机器人、氢动力特种无人机等,适配海洋环境提升智能终端稳定性。”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李端姣表示,在深远海换流站远程智能运维建设方面,按照设备全感知、运行全智能、管理全穿透、业务全协同的总体思路构建了三山岛“空天地海”全覆盖智能运维体系。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8626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