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未分类

两大电网,又“合”起来了!

从2002年的“分”,到2025年的“合”,两大电网间筑了二十余年“无形的墙”,终于被推倒。

今年3月,广西5270万千瓦时绿电送入上海;6月,华北、东北、西北、蒙西3095万千瓦时绿电送广东,并在5-6月南方电网供需偏紧时段,实现闽粤联网工程华东支援南方200万千瓦满送;7-9月,超20亿度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正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这条已经投产了近3年的联网工程将再次实现满送,这也将是它自投运以来连续满功率送电时间最长的一次。

更值得期待的是,藏粤直流等联网工程均在筹备中。与此同时,随着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确立,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交易也被提上日程。

分家:一张电网,两片天地

时针拨回2002年,国务院一纸《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将原国家电力公司庞大的电网资产进行了分割。

彼时,在电力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之后,考虑到当时的电力体制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譬如,垄断经营的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之间市场壁垒阻碍了跨省电力市场的形成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等,国务院提出必须加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因此,按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要求,我国实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财务和人员的重组。

具体为,设立国家电网公司管辖华北等五大区域,设立南方电网公司统辖粤桂滇黔琼五省,职责分工清晰,却也埋下市场分割的伏笔——两网间仅靠分家前建成的“江城直流”单线相连,此后二十年再无新通道。

破冰:二十年的联网等待

物理上的电网边界,却在无形中筑起了市场的高墙。

我国首条两网互联工程“江城直流”诞生于两网分家前(2001年开工、2004年投产),第二条联网通道,足足等待了约二十年。

2020年,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按55%和45%比例合资组建的闽粤联网电力运营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成立的合资运营公司,也是两网破冰的第一步。两年后,闽粤联网工程竣工投产,两网之间增加了200万千瓦的电力流动通道。这条通道不仅带来清洁水电与负荷高峰的完美互补,更在极端天气下成为彼此的“生命线”——当台风袭击一方,另一方可迅速跨网支援。

然而,工程投产后利用率一度仅三成左右。症结何在?缺乏常态化交易机制。一位调度人员坦言:过去电力互济以政府间协议、应急调度为主,“一线一议”“一事一议”,往来沟通协调耗时耗力;支援电量还需后期“电量返还”,常因供需错位沦为“空头支票”。

市场壁垒,让这条“电力高速路”长期空旷。

关键一跃:从“借电应急”到常态

两网对于闽粤联网工程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并非不知。关键转折点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到来。

随着极端高温天气频发,近年来我国迎峰度夏期间的用电负荷持续走高。如何把联网通道利用起来,今年上半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开展了多轮次试点交易。

6月,国网已预判华东区域用电负荷会较快攀升,但国网区域可支援华东的输电通道均已满载,而在闽粤联网工程另一端的南方区域却还有富余电力。基于此前的试点结果和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两网一拍即合,共同组建工作专班,密集开展多轮次协商,联合制定了《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并报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审批。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批复了《关于报请批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方案的请示》,我国也首次从制度层面打破了两网之间电力自由流通的僵局。

依托新机制,南方电网三省(广东、广西、云南)超20亿度绿电,首次通过市场化交易跨越经营区界限,源源不断送入上海、浙江、安徽、福建。这不仅解了华东“燃煤之急”,更让南方富余水电获得更高价值。

根据交易计划,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通过闽粤联网向华东7-8月全天增送120万千瓦,9月上旬增送100万千瓦,叠加广东送福建电量,再次实现工程200万千瓦满功率运行。

合流加速:新通道与新市场共舞

2024年,两大电网的合作实则就已经按下了快进键,联网工程急速加速推进:3月,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与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签署跨区直流工程战略协议;5月,两大电网“一把手”便为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合资公司(青桂直流合资公司、藏粤直流合资公司)筹备组揭牌;9月,两大电网再签署《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股东投资合作协议》。2025年初,注册资本高达110亿元的藏粤直流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南方电网持股51%,国家电网持股49%。

另一方面,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持续升级——

规则统一:两地交易中心打通注册壁垒,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

品种丰富:涵盖绿电交易、现货交易等多类型,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流路径被激活;

结算高效:建立联合安全校核与结算体系,告别“电量返还”的历史难题。

从三峡送广东的单向输血,到闽粤联网的双向互济,再到青桂、藏粤直流的筹划推进——两条电网巨龙的轨迹,正从“并行”转向“交织”。其背后是中国电力市场逻辑的根本转变:打破区域分割,让每一度电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优归宿。正如国家能源局所展望:“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总体设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当省间壁垒消融、交易规则统一,一个“全国电力一盘棋”的时代正在到来。

二十年前的“分”,破的是垄断坚冰;如今的“合”,立的是全国市场。电力君觉得,这并非简单的回归,而是在市场机制牵引下,电流终于挣脱了行政区划的枷锁,只问需求,不问边界。

当每度电都能在全国市场中寻最优价、赴最需处,中国电网的“分”与“合”的历史才真正走向了高效协同的必然之路。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

原文链接:http://1guigang.com/industrialchain/transformer/8559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广告位招租

站点公告

网站试运行,请大家关注本站公众号,多提宝贵意见!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