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沐顺宽委员提出的《关于支持昆明市东川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建议》 提案作出答复。
其中提到,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电力负荷集中区域,系统研究解决北部三县区电网网架薄弱问题,更好满足未来新能源接入需求。结合节能减排、用能替 代等要求,坚持“协同、联营、改造、融合、一体化”导向,探索“风光水储”“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发展模式,坚持加快开发和规范开发并重,全力推动新能源转型发展。
原文如下:
关于政协昆明市十四届四次会议第 144363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沐顺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昆明市东川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昆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一)新能源发电项目情况。云南省新能源发电项目实行规模化、指标化管理,自2020年重启新能源建设以来,昆明市坚持应报尽报原则,多次向上争取指标。截至2025年5月,云南省共下发9批建设指标,昆明市涉及项目86个,装机容量836.465万千瓦。“十四五”以来,全市实现投产并网新能源发电项目27个,新增投产容量279.528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进入投产提速期,新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进一步增大,由2022年的17.5%提升至2025年的37%。目前,全市共有发电站331座,电力总装机1212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626万千瓦、火电装机120万千瓦、风电装机139万千瓦、光伏装机309.958万千瓦,生物质能装机16.6万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90%。2020年以来,东川区获指标12个,装机容量145.8万千瓦。实现投产并网项目2个,新增投产容量46万千瓦。已开工项目5个,未开工项目3个,收回指标项目2个。
(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情况。2022年8月,昆明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指挥部印发《昆明市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8+N”重点产业链,绿色能源产业链是八大产业链其中之一。2022年9月24日,昆明市成立绿色能源产业联盟,加快了提档升级的步伐。昆明市绿色能源产业链作为全市“8+N”重点产业链之一,主要聚焦光伏产业、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储能产业、氢能产业等方面,围绕补齐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延伸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目前,昆明市绿色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统筹推进新能源产业情况
(一)高位统筹,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快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市人民政府成立昆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煤电改造升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风电、光伏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核准(备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后因政府部门职能优化调整撤销领导小组。同时,市级层面还成立了新能源开发利用服务协调工作专班,协调加快各新能源项目保障要素审批流程,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引领,完善制度设计。昆明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新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进一步规范新能源开发建设的若干措施》、《昆明市规范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规划引领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明确新能源项目从谋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深入推进资源经济,推动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实现要素高效配置、产业优化布局,促进新能源开发管理。制定出台《昆明市电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电力与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与指导,推动昆明市电力高质量发展,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协同推进,强化服务指导。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协调要素保障部门,重点围绕新能源项目建设涉及的用地、用林、环评、水保、入统及系统接入等方面,减少各专项审批环节和时限,实行快审快批,同时加强与省级对口部门衔接,对县级对口部门加强指导,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强化全过程跟踪服务,从抓投资、抓进度、解难题、优服务等维度,细化各项目推进计划和节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扎实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四)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建设。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结合精准谋划率、开工率、投产率、投资完成率,研究制定年度新能源项目并网投产任务清单,督促各相关县区按照“能快尽快、能投尽投、依法依规、科学有序”的原则,对照清单细化目标任务,倒排工期计划,明确责任人,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紧盯项目时间节点和控制性工程,采取项目现场会办、工作专班定期协调、按周进行调度、定期召开推进会等方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五)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开发。昆明市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推进新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十五五”期间,昆明市将结合资源优势,继续推进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开发,鼓励分布式光伏多场景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光伏+”项目,探索分散式风电开发,力争至2030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800万千瓦以上,超越水电装机容量成为昆明市电力装机占比第一。
三、电网接入相关情况
为保障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和送出,市发改委积极协调云南电网公司优化网架结构、补全电网短板,加快推进220千伏堂琅变等重大电网基础设施项目,保障重点园区产业用电负荷增量。加快研究局部电网优化提升方案,保障东川、寻甸、禄劝、宜良等区域新能源接网能力。按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要求,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协调实施智能电网、数字电网转型升级工程。
(一)东川区电网现状。东川区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300MVA。现有110千伏变电站5座,容量386MVA。现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2台,容量93.5MVA。截至2024年底,东川区电网共有10kV公用线路80回,公用线路总长1584.08km,其中电缆长度98.05km,架空线路长度1486.03km。
(二)东川区电网网架建设规划方面。根据昆明供电局统计测算,东川片区已接入分布式光伏45.97MW,2025年一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可新增开放容量87.9MW。云南电网公司2025年东川区第一批计划投资约2.23亿元。主网投资1.92亿元,新建220kV堂琅输变电工程、35kV姑海变增容工程、35kV乌龙扩建工程;配网投资0.31亿元,新建10千伏线路41.24公里,配变26台,低压线路26.11公里。
考虑东川用电负荷及新能源接网实际需求情况,目前暂无在东川新增500千伏变电站布点计划。除2025年已下达的项目外,东川区“十五五”期间电网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80MVA;规划增容11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格勒变),建设容量63MVA,新增容量46MVA;规划新建110kV线路2回,新建110kV线路长度20km。规划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1台,容量10MVA;规划新建35kV线路2回,新建35kV线路长度20km。
(三)输变电工程建设情况。220kV堂琅变输变电工程、500kV铜都—新村变220kV新建线路工程。包含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两个部分的工程,项目总投资4.765亿元。目前完成了环评、水保、核准、土地“农转建”批复等前期工作;建设单位已完成监理单位招标、采购等手续,施工资源已齐备,变电站站址场地清表工作已完成。现阶段正在开展土地划拨手续办理、线路压覆探矿权磋商工作。110kV格勒输变电工程。已取得可研批复,完成了环评、水保、核准等前期工作。由于周边负荷支撑不足,项目建设必要性不足,云南电网公司未同意项目出库。建议东川区人民政府加快周边产业落地,提供负荷支撑,为项目启动创造必要条件,昆明供电局将根据周边负荷发展及时向云南电网公司申请投资计划并开展项目前期及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科学布局项目,探索发展模式
加强谋划衔接,科学谋划“十五五”能源建设发展工作。重点围绕电力负荷集中区域,系统研究解决北部三县区电网网架薄弱问题,更好满足未来新能源接入需求。结合节能减排、用能替代等要求,坚持“协同、联营、改造、融合、一体化”导向,探索“风光水储”“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发展模式,坚持加快开发和规范开发并重,全力推动新能源转型发展。
(二)强化项目谋划,加强项目储备
继续贯彻落实云南省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安排部署,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进一步规范新能源开发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昆政办〔2023〕17号)《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昆明市规范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昆发改规〔2024〕1号)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认真做好新能源项目梳理排查和审核申报工作,切实提升项目谋划精准率,争取昆明市更多新能源项目纳入云南省年度建设方案,助力昆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三)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输送能力
结合产业、能源资源开发布局,进一步论证输电网配套建设方案,优化主网网架,并推动项目纳规及建设,全面优化昆明主网网架结构,提升区域通道送电能力、与周边区域电力互济能力。巩固提升配网农网,加快推动一批配电网建设改造任务,补齐配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应对极端灾害能力短板,深入推进电网智能化改造计划,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大规模发展要求。
感谢您对昆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落实相关工作措施,积极推动东川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及电话:顾斓婷,0871-63199710)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