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步履不停,发展环环相扣。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血液。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加快能源转型,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
“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坚强供电保障,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有力支撑清洁能源发展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今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9亿千瓦;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千瓦时;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一项项数据,串联起“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不凡历程。
茫茫戈壁,成行成林的风机徐徐转动;江湖之畔,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山峦叠翠,抽水蓄能电站宛如碧玉镶嵌在山水之间……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十四五”至“十五五”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期,能源电力结构加速转型,新型用电模式不断涌现,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电网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加快特高压和主网架规划建设,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和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更大范围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金上—湖北特高压工程投运,西南地区的充沛水电源源不断送至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哈密—重庆、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推动西北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沙戈荒”电力大规模外送……一条条电力“高速公路”连接起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建成41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架起了连接送受两端的能源桥梁,一张水火风光互补配置资源能力最强、全绿电供应时间最长的特大型生态电网逐步建成。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更好地消纳新能源电量,公司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9400余万千瓦,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5800万千瓦。
“十四五”以来,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优化提升。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引导新能源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让需求响应更柔性、参与主体更多元,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促进发用电平衡与资源统筹优化,推动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提升……公司坚持综合施策,全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积极服务能源绿色转型。
目前,公司经营区域内风电、太阳能并网装机规模保持全球首位。预计到2025年年底,公司经营区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4.5亿千瓦,是“十三五”末的3.2倍,提前完成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2030年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大于38%,较“十三五”末上升超7.3个百分点;服务“双碳”目标贡献力达22.1亿吨,较“十三五”末增长76.8%。
能源供给越发多元化,能源转型动能持续释放。公司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持续创新,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电能替代和能效服务深度推进
2020年,中国向世界作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年来,工业节能降耗如火如荼,绿色低碳建筑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广袤神州大地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成为新风尚。
“十四五”时期,在经济增速保持5.5%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面向公共建筑、工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公司在企业能效评估、节能分析、降碳增效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监测分析企业用能数据,不断加强助力企业提升综合能效水平。
走进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九牧集团5G智能马桶“灯塔工厂”,一块块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工厂屋顶,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清洁电能,支撑数智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国网福建电力主动为企业提供综合能效诊断、多种用能模式选择方案,同时建议企业利用闲置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让能源消费大户变为节能降碳大户。
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公司在服务政府决策、提高社会用能效率、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公司牵头承建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基于电力大数据和“电-碳”计算模型实现全国及分地区、分行业月度碳排放计算、监测、分析。同时,公司持续深化国网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应用,组织制定绿色供应链、绿色采购、碳排放核算、绿色低碳评价等标准,服务链上企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电源、智能微电网等的发展及碳普惠、碳盘查等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发生变化,为各行各业降碳减排提供了更大空间。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已实现100%绿电供应。国网北京电力开发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全量接入园区电力、燃气等运行数据,精准分析评价园区、建筑、设备用能及碳排放情况。江苏苏州供电公司大力推广碳普惠项目,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建成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提供减排量核证、碳排放核查等服务。
围绕零碳园区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可再生能源消纳等场景,公司积极拓展绿电绿证、碳盘查等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绿色用能水平提升。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身处转型发展重要时期,能源电力行业肩负的不仅是推进能源清洁转型的历史重托,还担负了“要温暖也要蓝天”的责任担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青海玉树称多县歇武镇红旗村村民索昂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房子很干净,没有煤烟味,也比以前暖和多了。”国网青海电力在玉树实施“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了三江源头2.1万户居民取暖用电问题。2024年,玉树电网清洁取暖替代电量1.87亿千瓦时。
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举目满是“生态绿”。“十四五”以来,清洁电能从居民生活蔓延到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加快形成。
提升消费侧电气化水平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的重要途径。公司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聚焦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持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促进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
清晨,数艘货轮在安徽安庆港依次停靠。船员们顺着爬梯登上码头,熟练地将电缆插入岸电箱……放眼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及东部沿海等区域,船舶不再拖着长长的“黑尾巴”。公司推进“两纵一横”岸电工程建设,建成港口岸电、全电港口、全电船舶等项目,助力港口码头降碳减污取得成效。
如今,越来越多人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公司在城市和乡村加大充电桩布局建设,建成并运营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智慧车联网平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不断拓展绿色用能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开展节能政策宣传和技术推广,拓展能效公共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用能监测服务,推广楼宇用能优化方案……公司大力开展节能提效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让每一千瓦时电充分发挥作用。
绿色电网不断延展,绿色电能送达四方。“十四五”以来,公司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替代电量累计超2400亿千瓦时,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绿色低碳电力需求。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组织下,7月1日至9月15日,超过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
电力交易不仅有效促进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也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到2025年年底,公司经营区绿电交易将累计突破400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突破3亿张。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可以想见,一个绿色的中国,在“十五五”时期,必将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又将启航。公司将继续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为国家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贡献力量。